精养虾塘,苗种投放量多,投饵量大,残饵和虾类粪便增加,产生大量有害物质,污染加剧,病菌病毒滋生,致使虾体免疫力下降,易引起虾病的暴发。因此,养殖期内应注意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防范措施。
1、水环境的调控措施
1.1对虾体长约5~6cm时,池水深度应调整至90~120cm为宜,并安装增氧机。
1.2按对虾生长体长,逐步向塘内加注新水。自然水一定要测定水质的好坏,防止盲目进水。如果加注井水,应注意络合物及重金属的含量,以免对虾类造成危害。
1.3定期观察水色,水色与对虾生长、成活率和最后产量有密切关系。池水颜色以呈现出淡绿色、浅褐色和黄绿色为佳,并且水无异味,手指捻水无滑腻感,池水冲击面无大量泡沫,泡沫消失快。透明度应控制在30cm左右,如水质偏瘦,透明度过大,应及时肥水。如透明度较低,浮游植物生长过盛,可用净水药物全池泼洒,以达到理想效果。
2、投喂饵料的防范措施
2.1投喂饵料要科学,必须保证对虾吃饱、吃好,勤投少投,严禁投饵过量,宁欠不余。
2.2水温低于15℃或高于33℃时少投,大风、暴雨时少投或不投饵。
2.3采用合成饵料与消毒后的鲜活饵料交替投喂的方法,以达到促长增肥的目的。为避免虾体大小不一,可采用分散投喂的方式。
2.4投饵时必须进行手消毒,避免手带病毒进入虾池。
2.5严禁投喂粉沫较高的饵料及劣质或腐败变质的饵料,以免残饵污染池底而造成虾病的暴发。
3、对自然灾害的应急措施
3.1大风可以破坏正常的虾池环境,特别是水位较浅的虾池,应注意观看收听天气预报,在大风到来的前期尽量加大水位,避免大风把池水搅浑,以保护好池内藻类。大风过后尽快使用水质净化剂等药物,使池水得到恢复。
3.2养殖期间突降暴雨,会迅速改变池水理化因子,如:水温、盐度、pH值等,池内对虾需要迅速改变机能和调解代谢功能来适应外界环境的这一变化,这必然要付出较多的营养和能量,降低自身的抵抗能力,给病原体的侵袭提供了机会。水环境因子的改变打破了池内微生物的生态平衡,有利于病毒的增值,对虾体造成侵害。在这种情况下,应采取如下必要的防治措施:
3.2.1雨后及时测量pH值变化,如超出养殖期的正常标准,应使用酸碱调节剂使其恢复正常。
3.2.2雨后及时使用虾毒灵等药品消毒池水,杀灭池内和空中落入池内的病菌病毒,以渡过发病危险期。
3.2.3尽量投喂高效优质的蛋白饵料,并添加0.5%的维生素C或0.05%的多维素添加剂。
3.2.4长时间阴雨天气,会使池内藻类老化死亡、水质恶化,应定时肥水,并采取池底增氧措施。
3.2.5大范围降雨时,为防止池水分层,应开动增氧机搅水,以防止底层缺氧,发现对虾浮头时,除开动增氧机外,要尽快全池泼洒增氧剂,增加池底溶氧量,以防造成经济损失。
4、发病后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4.1病毒病对虾病毒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病菌,尔后才是病毒。对虾感染弧菌后,体内环境发生变化,免疫力下降,诱发病毒繁殖而暴发病毒病。其症状为:突然不摄食、容易靠岸、活力减弱、腮肿大、空胃、肝胰腺变色肿大,有的游浮于水面,用手抓很容易抓到。
4.2细菌性疾病细菌首先侵害对虾的甲壳或虾体的内表面。如细菌数量增多,并大量繁殖时,会释放各种有毒物质,致使对虾出现全身性感染。其症状为:病虾的内脏、肌肉及鳃丝出现肿胀、溃疡、萎缩、鳃丝变黄、变黑、虾体的透明度降低,有的虾体出现不规则褐色斑块,体色加深,断须,摄食量减少,消化道不饱满,甚至空胃,运动能力差,常在池边浅水处作不规则游动。
4.3应激性疾病在降雨量过大、水体分层、缺氧、大风天气昼夜温差过大、pH值过高、水质恶化、氨氮亚硝酸盐超标、放养密度大等养殖环境失调时,对虾蜕皮受到刺激,各种病害随时发生,常见的应激性疾病有:生理性对虾红腿病、肌肉坏死病和痉挛病。其症状表现为:患生理红腿病的对虾表现躯、肢体变红,肢体支撑无力,活动能力减弱,拒食。患肌肉坏死的病虾表现为急躁不安,在池边频频游动或突然静卧池底,虾体腹肌变白失去透明度,严重时全身肌肉坏死。患痉挛病的对虾腹部勾曲、僵硬,各关节不能自由屈伸,有时在水底侧卧或作弧圈状横游,并有腹肌变白现象。
发现以上对虾病症后切忌乱用药,要尽快与水产科技人员取得联系,正确诊断病情并制定出一套针对池虾症状的治疗方案,使用药物做到前后有序,以达内外兼治,控制虾病蔓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