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鱼(Pterophyllumeimekei)又称燕鱼、小鳍帆鱼、天使鱼等,属于丽鱼科、天使鱼属,原生活于亚马逊河流域,是一种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热带鱼,有“观赏鱼皇后”的美称。笔者对金头红眼神仙鱼的苗种繁育技术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条件与方法
1.亲鱼来源
神仙鱼亲鱼需“青梅竹马”从小配对。笔者从重庆市北碚区一业余观赏鱼爱好者家里购得神仙鱼亲鱼,体长15厘米,体高17厘米,体表完整,游动能力强,生长良好。
2.亲鱼雌雄鉴别
成熟的雌鱼头顶平滑,腹部膨大;而成熟的雄鱼头顶凸起,腹部正常。产卵前神仙鱼伸出排卵管或排精管(也称奶管),雌雄神仙鱼奶管大小及形状亦有较大差异。
3.亲鱼培育
本次试验中培育和产卵设施为同一个水族箱,规格为65厘米×40厘米×35厘米。水温控制在25~27℃,pH6.6~7.1。箱底植有少量轮叶黑藻和菹草以美化箱内环境,便于鱼类栖息。饵料以鲜活水蚯蚓为主,桡足类、枝角类为辅,一日三次定时投喂。投喂量以“七分饱”为准,以投入水蚯蚓在十分钟内摄食完毕为限。平时每天换水四分之一,箱底粪便及食物残渣用吸管吸出。新加的水为曝气三天以上的自来水。
4.亲鱼繁殖
(1)产卵
神仙鱼繁殖能力旺盛,每半个月左右产卵一次,且自行产卵不需催产。当发现亲鱼有产卵前兆,如雌鱼腹部膨大,甚至伸出奶管时,即放下产卵板(绿色薄塑料材料),产卵板放下后亲鱼很快就发现并积极用嘴啃刷其表面,同时亲鱼的奶管不断增大,达到临产状态时,雌鱼奶管为2毫米左右,雄鱼为1.5毫米左右。雌鱼在产卵板上产出一排卵子,雄鱼立即尾随雌鱼之后授精,如此不断重复,直至产完为止,每次产卵200至1200粒不等。
(2)鱼卵孵化
可采用自然孵化和人工孵化两种方式。自然孵化较为简单,即卵粒留置在产卵箱内孵化,亲鱼会看护鱼卵。孵化过程中雌雄鱼轮流用胸鳍来扇卵,*近鱼卵扇水,推动水的交换,使受精卵有充足的氧气以适应胚胎发育的需要。若发现白卵即未受精卵亲鱼会用嘴啄出吃掉。当幼鱼孵化出膜下板时即可将亲鱼捞出。人工孵化是较为常用的方法,当亲鱼产卵行为结束后马上将产卵板移至孵化箱中。孵化箱与产卵箱水温水质相同并预先用25毫克/升的孔雀石绿溶液全箱消毒。同时在孵化箱中设置一个小型充氧泵,起到亲鱼泼水作用。孵化期间,如有发白的死卵应立即用吸管吸出,以免感染水霉菌,同时应立即保持温度恒定。
二、试验结果
产卵从2000年3月1日开始至5月22日为止,共产卵5次,平均15天产卵一次,采用人工充气法孵化。水温27~30℃时神仙鱼都能产卵孵化,但从受精率和孵化率两项指标综合分析可知水温在28.5~29.5℃效果更佳。
三、讨论
1.两种孵化方式比较
目前较多采用人工充气孵化法,因为它较自然孵化有以下优点。首先,它使亲鱼保持良好的体质。因为自然孵化亲鱼看护受精卵发育要消耗一部分能量且不爱吃食。其次,受精卵经过消毒不易感染水霉,受精率都较自然孵化高。最后,自然孵化要求周围环境绝对安静,否则亲鱼受惊吓会吃掉鱼卵,而人工孵化亲鱼和卵隔离不会发生这一情况。
2.孵化条件
神仙鱼不同于其它热带鱼,其孵化条件要求较为严格。水温、pH值、硬度、消毒剂、充气状况等指标不适都可能导致整个过程失败。笔者通过多次试验得出如下参数指标:水温28~30℃,pH6.7~7.0,硬度7~9;消毒剂可以是1%~2%的食盐溶液或0.3~0.7毫克/升孔雀石绿全池泼洒。消毒剂量过低则极易感染水霉而导致大量出现死卵甚至全部死亡,消毒剂量过高则使幼鱼畸形。
3.仔鱼、稚鱼的开口饵料
神仙鱼在个体发育中食性转化过程中大致为草履虫→轮虫→桡足类无节幼体→小型枝角类→大型枝角类→桡足类。其开口饵料粒径较小,食性转化较快,人工培育活饵料常常因与食性不同步而导致死鱼。尤其是草履虫、轮虫阶段相当关键,鱼体非常稚嫩,饵料太多太少皆不行,很多次实验仔鱼均在这一阶段死亡,在这一方面还有待于更深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