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四川广元用户提问:我一名成鱼零售商,连续几天从同一个批发商那里拿了鳜鱼回来,放到档口的缸子里(三层共六个缸子,循环水暂养),不到一小时,原来体表好好的桂花鱼就变成现在这样(拿的时候体表没有症状、病灶),刚开始的时候体表小斑点少,慢慢越来越多,最后就死了,一般挺不过夜。已经连续四五天如此了(刚开始拿四五条一天,后来因为死鱼,慢慢拿少,今天才拿了一条也死鱼)。同一个缸子里还有鲈鱼,鲈鱼都没事。请问各位行家,这是怎么回事?
渔行家支招
砖家赖远军:鳜鱼在这个季节很容易产生应激,因为这是产卵季节,鳜鱼在运输过程很容易产生很强的应激反应,会脱黏,到暂养池子里后,脱黏的地方很容易感染,在特定季节和条件下,会经常发生这种皮肤红点、溃疡情况,最严重的时候死亡。
这是生理周期和季节相结合产生的结果,这段时间天气不断回暖,加上鳜鱼因为产卵体质波动比较大,“体质+环境”就会产生这种情况。所以这个时候有人发现暂养很难养。
去年我在清远也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没有怀卵的,烂身是烂成这个样子,但是不会死。如果是怀卵+应激,水暂养环境又没有经过特殊处理,那它一定会死亡的。
建议在运输过程中可以用氨基酸、生化黄腐酸(安全无毒,食用鱼可用)来浸泡保护,可避免体表感染,减少应激;另外,外购鳜鱼的时候,要考虑怀卵度比较高的鱼是从长途运输回来的还是附近采购的,一般来说长途运输回来的损耗一定是高的。
鑫惠水产李江:解剖看鱼的内脏还好,虽然有点发白,但在这个阶段这样子,也算正常。最大的可能就是受外界刺激引发的应激:可能是鱼本身受应激,导致体表受伤引起的,建议在抓鱼前以及运输过程中做好抗应激工作,例如泼洒多种维生素等,试一下。
容云龙:这是运输应激所致,特别是长途运输,鳜鱼比较娇嫩,运输或暂养池温度高于20度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批发商是在运输时加冰了。看死鱼的烂身处和鳍条都是发红的,由此可以判断应该是应激所致,我在东莞的档口也遇到过这种情况。
建议用维C抗应激2克/立方水泼,10分钟后泼洒复方中药制剂——如北京生泰尔的香莲溶液2毫升/立方水+本草粒粒净1克/立方水,早上泼,下午溃疡处便能看到效果(伤口收口续渐愈合),虾蟹甲壳溃烂或断须烂足用这种方法也是一天看到效果的;另一种方法是泼洒抗应激Vc10分钟后用烂鳃腐皮康1毫升/立方水,这种方法较慢,二天才能见效。这二种方法所用的药物都是可即是食用的。
杨廷华:可以考虑是活鱼运输阶段氧气过饱和导致的。这是因为鱼在前期运输阶段溶氧给得比较高,后面拿鱼到档口的时候因为温度差异血液中气体溶解度大幅下降,就会导致毛细血管被气泡堵塞,继发局部炎症。建议做一些降温措施,因为是食用鱼不建议用药。
我的观点也不能证明就是对的,我只是怀疑这样的情况和溶氧过饱和有关,当然跟体质肯定有关系,因为里面是个别现象,连续几批出问题才考虑到这个因素。
鱼大大、小苏苏:这种问题去年见过很多(特是暂养或吊水鱼场见得多)。鱼经过运输造成的损伤继发感染和强应激(水的差异)引起的。
处理:1.水体与皮肤修复(生化黄腐酸+姜膏);2.消炎(50%过硫酸氢钾或碘)。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李志国—好润水产:有些可能机械损伤继发细菌感染;有些是体质弱,应激性死亡。最好询问供应商有无遇到这种情况,有针对性进行处理。
钟健辉:你只有请教批发商,他应该能解决,这样的鱼死亡跟池塘养殖不一样。
夏可胜:看图鱼体有机械性损伤,可能引起急性感染而死亡,也有可能因环境及水温因素急剧改变,引起应激性死亡等等,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1.来源:农财宝典渔行家在线;
2.农财宝典水产版微信号:ncbd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