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林蛙养殖常见问题之人工饲养场建造

时间 : 2022-07-02 投稿人 : 弘文 点击 : 加入收藏

所谓人工养蛙,就是依据生物学及生态学原理,利用模拟生态环境及综合人工条件,对林蛙进行限制性、集约化养殖的方法。

林蛙养殖常见问题之人工饲养场建造 | 特种养殖

1.选址与建场

⑴选择场址:人工养蛙场一般占地面积小,人工建筑设施密集,便于管理,同时也要使林蛙的主要生活条件得到满足,能在人工养殖场内高密度地生活。因此,在选址时应重点考虑以下两个自然条件。

①植被条件。要选择土质肥沃、杂草丰盛的园地或庭院等一些较为平坦的地带,或选择背风向阳、邻近山森的灌木丛、疏林地作为理想的建场地。

②水源条件。养蛙场内要有常年不断的河水、溪水、泉水,一年四季不干涸、不断流,能满足林蛙繁殖期、休眠期的安全用水,以及保持场内地表较高的湿度。

⑵场内设施建设

根据林蛙各生物学时期的需要,可将人工养蛙场内的设施分为两个部分:生产设施与辅助生产设施。生产设施是指林蛙在各生物学时期所要利用的人工设施,主要包括产卵池、孵化池、蝌蚪饲养池、变态池、围栏、饲养圈、越冬场等。辅助生产设施是指办公场地等。

①产卵池和孵化池。可建一池既当产卵池,又当孵化池,一池两用。该池要选择在地势较为平坦、自然光线充足的地方修建。其面积可视饲养规模而定,一般每平方米可投放种蛙约10组,或待孵卵团约10团。池坝高约70厘米,池内水深维持在10~15厘米,池底为一斜波,池水一侧深,另一侧浅。进、出水口设在同侧,排泄方便,并在进、出水口设网,以防蝌蚪逃跑。

②饲养池和变态池。饲养池和变态池的修建方法与产卵池大致相同,池深一般为50厘米,中央应设安全坑。在饲养池外围应设围栏,以防幼蛙逃跑。

为延长林蛙生长时间、使其早孵化、早变态,可将饲养变态池设在大棚内,以提高环境温度。

林蛙饲养圈:林蛙饲养圈是幼蛙和成蛙采食和生长发育的地方。

饲养圈可分为永久性饲养圈和简易饲养圈两种。养蛙者可根据实际经济条件选择建设。

永久性饲养圈。其所用的材料一般为砖、石或水泥预制板。圈墙高约70厘米,上沿向圈内折成90度角并沿长10厘米。一个饲养圈,可养幼蛙约1万只,或成蛙约3000只。圈角应呈圆弧形。小圈外须设高1米的围栏,将场区围住。

简易饲养圈。简单饲养圈一般借助木桩、铁线及塑料薄膜等材料,构筑每个圈20~30平方米的小圈数个,然后于全部小圈外再设一层围栏。

2.越冬场所

林蛙越冬是人工养殖的重要环节。为使林蛙能安全越冬,要因地制宜地修建室外越冬池、越冬窖、地下室或室内冬眠池等,以供林蛙越冬之用。

①室外越冬池。室外越冬池的修建要求面积选定在1000~3000平方米,可作为10万只成蛙或100万只幼蛙的冬眠场所。

②越冬窖。越冬窖一般深约2米,由砖、石及水泥等建成,窖底为土层,四角呈圆弧形,大小可依林蛙的数量而定。窖底放厚约0.5米的石头、树叶或木杆等物。窖口留通气孔,并有防鼠、防蛇设施。

③室内冬眠池及地下室。有条件的人工饲养场可利用地下室或在室内修建冬眠池,以供林蛙冬眠用。室内冬眠池深约1.5米,砖石水泥结构,不漏水,池底放厚约20厘米的落叶,其大小可视林蛙数量而定,室内冬眠池一般每平方米可投放100~200只成蛙,或300~500只幼蛙。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