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各种方法用尽却治不好鱼病的五大误区

时间 : 03-22 投稿人 : Graham 点击 : 785 次

文/河南省洛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谢炎福

各种方法用尽却治不好鱼病的五大误区 | 养殖病虫害防治

很多养殖户在防治鱼病过程中经常碰到看似一种“简单”的病症。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却发现采用各种办法,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却总得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造成了大量的损失。本文以常见的烂鳃病,结合实际诊治病例,浅谈一些鱼病治疗过程中的体会,供养殖户作为参考。

烂鳃病的共同症状:发病后病鱼游动缓慢,食欲不振,上下窜游;死亡后有的鳃丝腐烂,有的成花瓣鳃,有的鳃部“开天窗”。

五大误区:

1、鱼病的误判

引起烂鳃病的原因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如指环虫,车轮虫,杯体虫等),细菌性烂鳃,其它疾病继发感染引起的烂鳃症状(如肠炎病、营养不良引起的烂鳃)。如果不能对病因做出准确的判断,仅凭病鱼鳃部表现出的腐烂症状就简单诊定为细菌性烂鳃,很难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这种情况在实践中出现的频率最高,也是不能实现鱼病治愈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病例:楼村某杨姓养殖户养殖草鱼成鱼8亩,2010年7月初至7月10日,共死亡800g左右的草鱼200余尾。经某饲料厂家技术人员诊断为细菌性烂鳃病,使用外用杀菌剂百毒净全池泼洒,内服磺胺二甲嘧啶治疗均无效。后经临床化验确诊为肠炎病引起的继发性烂鳃,采用食场挂袋消毒,内服磺胺胍和黄芩、黄柏、大黄后治愈。

病因分析:病因判断不准确造成的久治不愈。

现在的很多种疾病,单一病症的很少,大部分都是几种病症混杂在一起,但一般都是以一种或两种疾病为主,其它表现出来的疾病症状大多都是因为主要疾病的继发感染引起的,比如指环虫病、锚头鳋病往往伴随着细菌性烂鳃病,草鱼“三病”往往同时发生等。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分清主次,先治疗主要疾病,后治疗次要疾病。如果胡子眉毛一把抓,几种病都治疗,或者治疗的先后顺序,侧重点产生偏颇,都会造成疾病的蔓延。主要表现在一用药死亡量就下降,药一停死亡量就上升,反反复复,疾病总是难见好转。

“万能药方”的问题:在鱼病治疗实践中,经常碰到养殖户所称的“万能药方”,即在烂鳃病和其它的鱼病治疗过程中,不管是什么种类的病,都采用如下或类似的用药过程,外用杀虫剂(如硫酸铜),然后杀菌剂(如三氯,二氧化氯制剂),内服抗菌素或提高鱼体免疫力的药物。从药方的构成来看,表面上包含了杀虫、杀菌的功效,在他们的意识中抗生素、氯制消毒剂就是“万能药方”,养殖户如果使用效果不明显他们往往就加大药物用量,有时甚至高出几倍、十几倍或更高。殊不知,这个“万能药方”也有一定的抗菌、消毒范围。对不敏感的微生物过量使用抗生素,不但不能发挥作用,相反会增加微生物的耐药性,使鱼病越来越难治疗。并且很多杀虫剂对鱼的摄食和水质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如果鱼体没患寄生虫病而采用杀虫药,都会对后续的治疗特别是内服药的投喂产生一定的影响。

2、药物选择不当

当前市场上鱼用药物种类繁多,仅就治疗细菌性烂鳃病的为例,就有氯制剂、二氯制剂、三氯制剂、二氧化氯、季铵盐类等等,各个厂家生产的药物品种就更是五花八门,多不胜数。厂家往往给新药冠上一种神乎其神的名字,标签上介绍应用范围特别广,效果特别好,几乎包治百病。基于商业保密或者其它原因,对药物的主要有效成分很少介绍,药物使用说明上也是仅粗略的介绍说每亩多大用量等等,更不用说针对某个具体养殖品种的具体疾病详细说明用量了。实际上很多新特药没有经过实践中的大面积应用检验,效果并不一定稳定,有些所谓的新特药仅仅是换了个名字,药物成分还是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这就给养殖户,基层技术人员选用药物带来很大的困难。

建议最好选择自己熟悉、药物成分了解的,老厂家生产的药物;对于比较新颖的养殖品种用药或者自己不了解的新特药,多向有关技术人员询问,必要的情况下可选择小面积实验性治疗进行尝试。

3、药物浓度不足

病例:小浪底水库邱某养殖鲤成鱼,有网箱(5×5)12个,2011年8月12日至18日,其中4个网箱陆续出现死鱼,病鱼体色暗淡,鱼鳃发白,边缘腐烂,经初步诊断为指环虫引起的烂鳃。由于天气炎热,采用杀虫清(聚酯类药物)泼洒的方法治疗,每天4次,用药4天后不见好转,并且其它的几个网箱也陆续出现死鱼现象,后用塑料布隔开网箱,用杀虫清浸泡,每天2次,一次15分钟左右,连用3天后,仍不见好转。经我处诊断病原体确实是指环虫,采用移动网箱,敌百虫浸泡的方法治愈。

病因分析:用药方法不当,造成药物浓度偏低,病原产生耐药性,后虽然采用浸泡的方法,但沉于水体的虫卵得不到彻底的杀灭,重复感染造成久治不愈。

凡药物都有一定的作用浓度,药物说明书上的用量往往是在一般理化条件下的推荐用量,不能死板套用。用药时要根据养殖鱼类、养殖条件(如有机质,水温等)和养殖方式等进行调整,个别情况下调整的范围还比较大。如果长时间采用低的治疗浓度,仅能对致病菌起到抑制作用,达不到杀灭的效果,变相的让细菌、寄生虫等病原对药物有了一定程度的适应,造成了耐药性,疾病很难根治。

4、用药疗程不够

病例:小寨村封某养殖面积12亩,混养养殖方式,2011年6月14日至21日,零星死亡600g左右的草鱼30余尾,6月22日经诊断为草鱼“三病”,采用全池泼洒强氯精,内服磺胺噻唑拌面粉于草上投喂的方法治疗,连用2天,停止死鱼。为了节省药费停药,27日又出现死鱼,然后再同同样的药方用药,鱼停止死亡后马上停药,反复几次,后加大用量,用同样的药方,鱼病仍然不能治愈。

病因分析:用药疗程不够,致病菌得不到彻底的杀灭,反复感染鱼体,最终产生耐药性。

在养殖行情处于低谷时期,有些养殖户鱼得病后不按时给药或使用一些便宜、劣质的鱼药,有时在病情稍有稳定后就停止用药,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很多疾病从用药治疗到治愈都有一个过程,鱼病的治疗也不例外,一般都需要一个疗程或更长一段时间的连续用药。因此,用药后发现死鱼减少或停止,还应该继续用药一段时间以确保疗效,否则,病原菌就有可能在含有较低药物浓度的机体内顽强生长、繁殖,逐步产生耐药性,甚至发生变异,给今后治疗工作带来困难。若用药后发现死鱼没有停止甚至反而增多,在对一些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部分顽固寄生虫性疾病(如锚头鳋病)的治疗过程中,这种情况尤其常见。是药三分毒,大部分药物在杀灭病原的同时,对鱼体都有或多或少的刺激性作用,一些症状严重,濒于死亡的病鱼,实际上在用药后加速了它的死亡过程,要细心观察分析,在确定对症的前提下,继续用药的一段时间就会使病情得到控制。很多养殖户看到这种情况即认为所用药物没有治疗效果,一种还没有见效,马上又换另一种,甚至连已经禁用的药物都被大量使用,其结果是鱼病没治好,成本又增加了不少,频繁换药,导致鱼病久治不愈。

用药疗程不够的第二种情况,往往是对疾病病原的生活史了解不够造成的,比如锚头鳋病,一般的常用药物只能杀灭成虫,而对于沉于水底的虫卵并没有杀灭作用,等到虫卵孵化成幼虫,又会危害养殖鱼类。在实践中表现在一用药就好,但隔不了多长时间同样的疾病又会出现,反反复复,久治不愈。

5、抗药性的影响

病例:石寨村王某养殖面积5亩,主养草鱼,搭配少量鲢鳙鱼和鲫鱼,2009年5月7日至13日死亡平均体重700g的草鱼100余尾。根据自己的养殖经验疑为细菌性烂鳃病,全池泼洒某山西厂家生产的强氯精(主要成分为三氯异氰脲酸),连用三天,用药后死亡量降为每天2-4尾,但停药一天死亡量有上升至每天数尾。然后继续用药,反复几次,总是一用药死亡量即下降,药一停死亡量很快升高,加大用量及疗程仍无济于事。经解剖及临床病变检查诊断确为草鱼细菌性烂鳃病,换用其它厂家的药物(主要成分为二氧化氯),两天即停止死亡。调查发现,该养殖户从一龄鱼种阶段即采用该药作为常规预防及治疗(治疗时加倍用量),且效果不错,故一直沿用。

病因分析: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治疗鱼病,病原体产生耐药性。

随着近年来鱼病问题越来越严重,很多养殖户都非常重视鱼病的防治,意识到防重于治的原则,但大多数养殖户的做法是发现鱼不爱摄食就开始用药,不是用杀虫药就是杀菌药,并且预防用药的剂量往往超出正常的一倍,个别的甚至2-3倍,导致鱼类的抗药性和药物残留问题越来越严重。

长期使用用一种药物防治鱼病开始效果会很好,但是时间长了以后药效往往会减弱,这是因为病原体对药物产生了抵抗力,即耐药性。因此,要不定期的更换药物的品种进行交替使用。

还有一种隐性的抗药性问题往往更不容易发现,在鱼种阶段超量的使用抗菌素等药物,在成鱼阶段仍然选用该药物或其它类似成分的药物来预防或治疗,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一龄鱼种阶段死亡率较高的养殖鱼类中,隐蔽性很强,特别在鱼种来源是异地购买的情况下更难发现。有些养殖户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虽然换了个品牌货厂家的药物,但是药物主要成分还是一样,无论从预防和治疗的情况来看,效果都很不理想。购买鱼种时要了解该池鱼种的发病史、用药史等,为以后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佐证材料。建议治疗疾病时的药物和预防时的药物采用不同的药物成分,避免抗药性的出现。

总结:在常见鱼病的防治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谨慎小心,一个小的疏漏,可能造成截然不同的治疗效果;同一鱼池,往往同时发生几种鱼病,此时应根据发病的具体情况,首先对其中比较严重的疾病使用药物,使该病得到基本控制后,再针对其余的鱼病用药;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易产生抗药性,因此应选择相似药物交替使用。另外,在养殖过程中,给养殖鱼类创造良好的水环境,选择优质的饲料,定期检查,对于鱼病的防治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关文章

  • 中草药防治鱼病
    中草药防治鱼病

    1、"四合剂":主治烂鳃、肠炎、赤皮病。每100千克草鱼用敌百虫晶体100克、乐果200克、漂白粉500克、食盐1000克,将这四种药物按顺序溶于适量水中,浸泡米糠15千克投喂。2、烟叶杆:主治肠炎、烂鳃、赤皮病。每亩水深1米用烟杆2-3千克(或烟叶0.5千克或廉价香烟10包)捣烂煎汁,与发酵的兔粪10-15千克拌匀后...

    2119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水产养殖户要关注天气变化,积极防范鱼类浮头
    水产养殖户要关注天气变化,积极防范鱼类浮头

    作者:胡建华张国民2017年5月份,接触三例鱼类浮头案例,深入分析气温变化特点,比较符合《病害诊断不可忽视的气候因素》(2010年3月1日《水产养殖》总第163期)的结论:当气温突然上升或下降3~5℃以上时,水生动物易发病。引用案例,期许对天气变化的关注,积极做好病害预防工作。现将案例介绍分析如下:2017年5月2日,...

    1302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淡水鱼病 淡水鱼养殖病害
  • 鲆鲽类八大常见疾病防治
    鲆鲽类八大常见疾病防治

    一、红体综合症病原:病毒引起的细菌继发性综合感染。症状:病鱼厌食,头部、鳍条、肌肉或腹部有充血斑块,红边,甚至溃疡,烂鳍,并有肠炎、白痢等。鳃丝粘液增多,苍白,肝脏褪色或苍白,有时肝脾组织坏死。防治:预防为主,保持池水清洁,加强饵料营养,增强鱼体抵抗力。(1)药浴:“神草丹”20—30ppm;浸泡1—2小时,连用3—5...

    501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水产综合病害 水产养殖病害
  • 水产养殖户在用药时应尽量避免以下几大误区
    水产养殖户在用药时应尽量避免以下几大误区

    一是鱼病不防,有病再医。许多养殖户为节约成本,经常带着侥幸心理,自己感觉池塘水色不错,管理也蛮好的,到了鱼病高发季节,也不以为意,即使死了一、二条也是正常事,等发现有大批死鱼浮起时,再施药救治,往往是事倍功半,损失惨重。二是不能准确诊断病因,难以对症下药。鱼病的发生有外在环境因素改变引发,也有鱼体机械损伤、病原体感染等...

    262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水产综合病害 水产养殖病害
  • 家禽用药推广两法
    家禽用药推广两法

    饮水给药饮水给药即把药物溶于饮水中饲喂,是禽用药物最适宜、最方便的途径,这一方法适用于短期投药和紧急治疗投药,特别有利于发病后采食量下降的禽群。注意药物特性和饮水要求饮水给药要注意药物必须是水溶性的,同时,饮用水要清洁,若是用氯消毒的自来水,应先用容器装好露天放置1-2天,让余氯挥发掉,以免药物效果受到影响。注意调药均...

    2157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草鱼出血病的治疗方法
    草鱼出血病的治疗方法

    病原草鱼呼肠孤病毒,又称草鱼出血病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水生呼肠孤病毒属。症状病鱼体表发黑,眼突出,口腔、鳃盖、鳃和鳍条基部出血。解剖可见肌肉点状或块状出血、肠道出血,肝、脾、肾也可不同程度出血,肝有时因失血而发黄。根据临床症状不同,分为“红肌肉”、“红肠”、“红鳍红鳃盖”三种类型:(1)“红肌肉”型:撕开病鱼的皮肤或...

    2506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淡水鱼病 淡水鱼养殖病害
  • 甲鱼(鳖)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技术
    甲鱼(鳖)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技术

    鳖细菌性败血症又称甲鱼红脖子病、俄托克病、阿多福病、耳下腺炎、鳖赤斑病。病原是由产气单胞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此病发生的外界条件是饲养环境差、水质恶化。该病治疗困难,对生长不利,死亡率较高。主要危害雌性成鳖及亲鳖,死亡率一般在20%~30%,雄性成鳖也有发生,幼鳖则很少发生。1、症状患病初期,甲鱼喜欢爬上靠近水面的岸边...

    1550 乌龟 甲鱼 水产病害 乌龟甲鱼病害 甲鱼养殖病害 乌龟养殖病害
  • 养鱼户用药时千万不能犯的这四个错误
    养鱼户用药时千万不能犯的这四个错误

    科学合理使用消毒剂和抗菌药物有多个好处:一是用药次数少,减少了环境变化和药物对鱼体的刺激,有效降低鱼病的发生率;二是药物选用准确,能够及时准确地治疗疾病,避免浪费药物和耽误治疗;三是用药量准确,不浪费药物,水环境破坏小,鱼的品质也好。但目前,不少养殖户在使用消毒剂和抗菌药物时的一些做法,看似有道理,实际上却是错误的用法...

    1905 水产养殖技术 水产渔药 水产养殖用药 水产养殖药物使用
  • 一例常见鱼类多发病-细菌性肠炎病的防治方法
    一例常见鱼类多发病-细菌性肠炎病的防治方法

    细菌性肠炎病是危害养殖鱼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此病遍布范围较广,全国各养殖地区均有发生。【发病症状】:病鱼体色发黑,头部尤其乌黑;利群独游,反应迟钝,食欲减退以至完全不吃食。病情严重时,腹部膨大,两侧常有红斑,成为明显的“蛀鳍”;肛门红肿突出,呈紫红色,轻压腹部或将病鱼的头部提起,有黄色粘液和血脓从肛门流出。剖开腹部,可见...

    2513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水产综合病害 水产养殖病害
  • 常规鱼类养殖与病害防治九问九答
    常规鱼类养殖与病害防治九问九答

    1.鱼类病原体对药物会不会产生抗药性?长期使用一种鱼药治疗鱼病,往往会使药效减弱,甚至完全失效。这是因为病原体对药物产生了抵抗力,即耐药性。如治疗细菌性鱼病,经常使用磺胺类药物,久之病菌就会产生抗药性,使病鱼难以痊愈。因此,首次用药时往往浓度较低,随着用药总次数增加,药量也应加大。为避免病原体对药物产生抗药性,治疗鱼病...

    2472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水产综合病害 水产养殖病害
  • 养鱼挂袋(篓)法施药要点
    养鱼挂袋(篓)法施药要点

    药物浓度不宜过低或过高。浓度过低,鱼虽来吃食,但不能杀灭病原体;浓度过高,鱼不来吃食,也达不到防治鱼病的目的。所以挂药后要及时调整药袋(篓)数量与增减药量。药物浓度的保持时间,一般应不短于2小时,否则就不能对迟来的鱼起到消毒作用。此外,鱼每次在食场停留时间短暂,一次不能杀灭全部病原体,需经多次反复。下雨天和刮大风时不应...

    479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猪脱肛的症状有哪些及怎么治疗
    猪脱肛的症状有哪些及怎么治疗

    猪脱肛在养猪场内时有发生,各个品种、年龄段的猪都会发生,尤其是断奶后的仔猪较易发生。猪脱肛的症状非常明显,用肉眼就可以看到,猪肛门内直肠脱出到肛门外,面对这种情况,及时对脱肛猪进行治疗,可早日得到痊愈。猪脱肛的症状有哪些?主要症状表现为猪的大肠末端,肛门里面的部分直肠脱出到肛门外。发病初期,病猪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不食...

    2394 动物病害防治 养殖教程 养殖知识
  • 常见鱼鳃病之霉菌性鳃病症状及防治技术介绍
    常见鱼鳃病之霉菌性鳃病症状及防治技术介绍

    鱼生活在水中,靠鳃吸入水中的溶解氧,水中存在的大量病原体生物很容易感染到鳃上,因此鳃的发病率很高。鱼的鳃病种类很多,为了准确诊断、合理用药,可将鳃病分为以下六大类型:二、霉菌性鳃病症状:鳃丝发连黑,着生菌丝,发生于高温季节水质老化的池塘。病原:鳃霉病。防治方法:用生石灰彻底清塘,病鱼须销毁,孔雀石绿或二氧化氯对本霉菌有...

    329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水产综合病害 水产养殖病害
  • 暴雨过后水产养殖户如何防治鱼病虾病
    暴雨过后水产养殖户如何防治鱼病虾病

    每年夏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普降暴雨,在气温、水温下降,雨水增多的情况下,许多养殖塘口病害频发,鱼、虾、蟹死亡率较高,部分养殖户损失较大。现介绍几种水产养殖常见病害的治疗方法:1.淡水鱼暴发性出血病 ①病鱼体表或鳃丝上如果发现寄生虫,首先杀虫。使用氯氰菊酯13至16毫升/亩·米兑水全池泼洒,混养塘口要用专用杀虫剂,可用伊...

    458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水产综合病害 水产养殖病害
  • 浅谈鱼类车轮虫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浅谈鱼类车轮虫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一、病原体上,车轮虫属于纤毛门、寡膜纲、缘毛目、车轮虫科。虫体侧面观如草帽状,反面观如圆碟型,隆起的一面为前面或称为口面,凹入的一面是反口面。反口面最显著的特点是有齿轮状的齿环,齿环由齿体互相套接而成。齿体似空锥,分为三部分,锥体、齿钩和齿棘。反口面的边缘有一圈较长的纤毛,是后纤毛带。车轮虫用附着盘(反口面)附着在鱼的...

    2381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水产综合病害 水产养殖病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