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南正强生化技术公司郑德州
在病害频发的养殖环境下,很多厂家,养殖业者都意识到“中毒”问题,从开始的重金属到近两年来提出的藻毒。对于这些“毒”,大多却又一知半解,不够重视,只是平时泼洒些有机酸类的所谓“解毒剂”,达到心理上的安慰。
池塘毒素分类
按养殖池塘中有毒物质的来源与种类细分,有很多方面。现将养殖池塘的有毒物质的来源和种类小结如下:
藻类毒素。主要是神经毒素和肝毒素。
神经毒素使养殖动物神经麻痹或反应迟钝,痉挛抽搐,呼吸系统麻痹,呼吸困难,严重者死亡。
肝毒素则导致养殖动物肝中毒,引起肝肿大、萎缩、坏死等一系列生理障碍,如微囊藻、鱼腥藻、裸甲藻、膝沟藻、三毛金藻等。赤藻水引起的生物大量死亡的案例比比皆是。而且,池塘在养殖过程中,蓝藻和三毛金藻等引起的鱼虾中毒死亡也比较常见。在一些蓝藻泛滥的池塘中,日常养殖中往往只是使用一些非常安全的灭藻剂后,还是会引起养殖动物大量死亡,这其实就是蓝藻死亡分解过程中释放的毒素引起的中毒;有些水色老化的池塘,水色转清、倒藻、水变后出现鱼虾死亡、对虾偷死等,大多与藻类毒素引起的中毒有关。
微生物毒素。主要是病原细菌的内毒素、外毒素和真菌毒素。
细菌毒素具有抗原性强、毒性强、作用特异性强的突出特点。毒素可以局部损坏组织细胞,引起细胞病变,继而组织病变,器官衰竭;破坏消化系统,引发腹胀、腹泻、呕吐、厌食等;还有至敏、发热、神经毒性、引起生理絮乱等。真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等,引起出血、贫血、肝病变、神经麻痹、痉挛等。细菌毒素主要来源于环境和养殖动物机体,真菌毒素更多来源于变质饲料和餐饵。
有机质厌氧分解过程中的有毒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组胺、亚硝胺等,引起养殖动物直接中毒、生理絮乱、机能下降等。长期处于有毒物质超标环境的养殖动物,体质弱、抗病力差、食欲不振、生长慢,严重引起中毒死亡。
养殖过程中使用的消毒药(重金属、染料等)、杀虫药(有机磷农药、菊酯类等)和抗菌药(抗生素、磺胺等)等的残留或与水环境中其他物质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氯化甲烷、亚硝胺等)。所谓“是药三分毒”,这些药使用后都有毒性残留或本身无毒但与水体的其他物质反应产生有毒物质,导致养殖动物肝胰腺功能受损,抵抗力下降,引起慢性中毒,甚至死亡。
环境污染。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农业污水(农药)和工作污水(重金属、有机溶剂等)进入到水域,污染了养殖水源,而养殖户多数不经处理即作为养殖用水使用;空气污染导致的酸雨等,携带有毒物质,随雨水进入池塘。使用受污染的水源,不经过水处理,养殖成活率低,病害多,生长缓慢。
解毒防范措施
有毒物质引起中毒死亡,大家比较关注。如不当使用消毒剂、杀虫剂后中毒死亡;灭蓝藻或水质后倒藻,出现死亡;或亚硝酸盐、硫化氢中毒引起死亡等。
但一时没有造成死亡和病症的慢性中毒,一直未受到人们的重视。如鱼类肝肿大、腹水、对虾肝萎缩,厌食、痴呆等,一直到出现死亡才收到关注,但往往为时已晚。因为出现零星死亡时,整个池塘的养殖动物都已经慢性中毒,体质明显下降、生理絮乱、肝胰受损严重,不用要则已,一用药死亡更加严重。因为用药加重了动物肝胰腺的负担,无疑是“雪上加霜”,毒上加毒。
近几年的养殖中,出现的病害很多与慢性中毒有关,因为都是肝脏出现问题,有些肝脏出现障碍,再继发病毒病和细菌病,几乎无计可施。即便是平常容易处理的疾病,也显得束手无策,或者损失较大。
针对养殖池塘的慢性中毒,笔者根据经验,提出以下防范措施,供大家参考。
1、水源处理,提前解毒。环境污染,已是共识。对于不同的水源要辨明,有些水源可以直接用于养殖,有些水源需经过处理后用于养殖,有些水源根本就不适合养殖。养殖前使用强氧化性消毒剂(鱼虾卫安)彻底消毒,经沉淀后,再用水毒净+速安等络合剂络合水中的有毒物质和消毒剂残留,解毒后用微生物制剂(益生健、活菌王)和水体的微生态平衡,通过菌藻的作用,提高池塘自净能力和转化池中残留的有毒物质,如亚硝酸盐、组胺、亚硝胺、硫化氢等,为养殖动物提供无毒的,舒适的栖息环境。
2、养殖过程中定期泼洒水毒净、高稳C和应激宁等解毒产品,缓解或消除养殖动物慢性中毒现象,增强养殖动物活力。尤其在水恶变和进水后,需要适当解毒。
3、强氧降解。随着池塘养殖期和有机质的日益增加,生物耗氧量和有机物分解耗氧量的增加,导致水体缺氧并造成底部的氧化还原电位下降,当底部的氧化还原电位下降到一定值时,引起生态自净能力和解毒能力下降,并产生有毒物质。所以常用强氧化剂如福地安、爽水灵、鱼虾卫安,可以氧化有毒物质,保持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提高池塘自净力和提高池塘生态解毒能力。
4、活化水质,稳定藻相,防止倒藻。养殖水质的稳定,有赖于水体的藻相、菌相的平衡。藻相和菌相的种群变化,和数量的大起大落,都会引起大量死藻、死菌,而死藻和死菌的降解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机污染物,水体溶解氧急剧下降,水体自净能力降低。当水体有机质过多,溶解氧低时,分解产物呈有毒的吲哚、亚硝酸盐、硫化氢的形式存在,引起养殖动物中毒。定期用益生健+黑霸等有来稳定藻相,保持藻类活力,在藻相和菌相的种群结构和数量上保持良性的动态平衡,使水生态良性循环和水质指标稳定。
5、养底以变废为宝,消除产毒的根源。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毒素、微生物毒素、甚至藻类毒素都与底质有关。池底是池塘有毒物质浓度最高的水层,因此,处理池塘有毒物质的关键之一就是养底。施用底改霸王来分解底有机污染物,消除产毒和病原菌繁殖的根源,保持水底持续健康。
6、及时处理出现的有毒藻类(如蓝藻、裸藻、甲藻、三毛金藻等)和有害微生物(弧菌
),消除隐患。当池塘出现有害藻类的初期,可用爽水灵II将有害藻类抑制。再用复合芽孢杆菌(益生健)优化菌相和藻相的种群结构,抑制有害藻类,达到预防有害藻类过度繁殖的目的。定期用TCBS培养弧菌,监控弧菌的数量,当绿弧菌数量超过300个ml水时,及时用鱼虾卫安+鱼虾卫士来速降弧菌的数量,而平时也可使用蛭弧菌(噬菌皇)来抑制弧菌的数量上升,避免弧菌成为优势种群并产生毒素毒害鱼虾。
7、用美之源+速安提高水体硬度碱度,协助降低重金属离子的毒性,稳定PH,使之不增加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
8、用鱼虾卫士+鱼虾卫安强肝抑菌,慎用刺激性大、副作用大的消毒药、杀虫药;不依赖内服抗生素预防疾病,避免在消毒杀虫的同时,破坏水体生态环境,使水体的自净能力下降,解毒能力减弱,同时不少消毒剂和杀虫剂都有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所以要慎用。
9、长期轮流使用鱼虾卫士、多维和保肝促长素拌料投喂,保护肝脏。肝脏是动物解毒的中心,基本上体内的有毒物质都经过肝肾来解毒,肝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动物的解毒能力。反过来水中的有毒物质首先损伤的肝脏。所以必须定期使用护肝产品,如保肝促长素、鱼虾力士等拌料投喂,保持肝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