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舍的规模?
XX同志:
您好!
您所咨询的问题,现答复如下:
一、鹅场建筑与设施
鹅场建筑与设施一是要求尽可能满足鹅的生理特点需要,使其繁殖、生长等性能得以充分发挥;二是要求经久耐用,便于饲养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所以,我们在鹅场建筑与设施选择上要考虑当地环境条件、鹅的生产目的、饲养规模和饲养方式等综合因素,因地制宜做好计划,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鹅效益的目的。
(一)场址选择
鹅场场址的选择,不但关系到经济效益的高低,而且是养鹅成败的关键。一般要求它有利于疫病预防、生产性能发挥和生产成本的下降。
1、濒临水面
鹅需游水场地,鹅舍要建在河边或湖滨处,水面尽量宽阔,水深在1-2米,水面波浪小,周边环境安静。水源做到排放流动,否则,长期饲养易引起水质发绿变质,影响鹅的健康。如是河流,应避开主航道,选择支叉或河道内凹处。无自然水源条件的,可人工开挖池塘,从附近水源引入活水。当然,鹅虽是水禽,据国外报道,也可旱养,但要有一系列的配套饲养管理设施和方式,饲养成本增加,在我国多数地区不适用。此外,还应有充足清洁的饮用水源。
2、地势高燥
鹅舍及陆上运动场的地势应高燥平缓,排水良好,最好向水面倾斜5-10度,地下水位应低于建筑场地基0.5米以下。常发洪水地区,鹅舍必须建于洪水水线以上。鹅舍应远离屠宰场、排放污水源等,与人口密集地保持距离1000米以上。鹅舍不能建于低洼、积水等潮湿地区,否则易受有害昆虫、微生物的侵袭。场址土质要求是沙土、沙壤土或壤土,如建于粘土上,则必须在上覆20厘米以上沙质土,否则,雨天会引起排水不良和泥泞,不能保持鹅舍干燥。
3、坐北朝南
鹅舍尽量建于水源的北边,朝南或偏东南,做到冬暖夏凉,防止冬季吃风,夏季迎西晒太阳。据研究,朝西或朝北建舍与朝南比,其饲料消耗增多,死亡率提高,鹅产蛋率下降。这对小规模粗放管理鹅场尤为重要。
4、草源丰富
丰富的草源是降低鹅的饲料成本,提高生产性能的基础。鹅舍附近能有较裕的牧草生产地,使鹅有青绿饲料供应的保障。如在鹅场周边有果园、荒滩、草地等条件,则更有利于鹅的放牧,可节省饲料,降低成本,还能做到农牧结合。
5、交通便捷
鹅场出入的交通便捷有利于饲料、鹅产品的运输。在有利于防疫和保持环境安宁的条件下靠近交通主线。此外,还应有水、电和通讯条件。尤其是一定规模的养鹅场,在设计和选址时,这些条件必须满足,否则,现代化技术和科学养鹅技术就难以全面应用,严重影响养鹅的经济效益和今后的进一步发展。
(二)鹅舍建筑
鹅舍建筑类型应根据鹅的不同生理阶段、用途、生产目的等进行区分,以利科学管理和节约成本。
1、育雏舍
一般为28日龄内雏鹅的饲养区。育雏舍要有良好的保温性能,且能保证舍内干燥、空气流通但不漏风。规模养殖应有供温设施。有较大的采光面积,一般窗户与地面面积比为1:10-15为好。鹅舍高度在2米以上,便于操作。鹅舍地面应比舍外高20-30厘米,做到清洁干燥。对育雏日龄较大的,还应有舍外活动场所和游水池。育雏舍的饲养面积每舍或每栏(圈)80―100只雏鹅为宜,规模养殖的舍生产单元饲养数以1000只为宜。育雏舍大小应根据生产规模确定,一般的地面育雏饲养密度见表5-1。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育雏要求提高,育雏方式上已开始实施离地育雏和笼上育雏,这些方式育雏,对育雏舍的结构要求更高,但单位面积的饲养密度增加,如采用4层笼上育雏,其育雏舍的单位面积可比地面育雏减少1.5倍左右。
2、肉鹅舍(育成舍)
育雏结束后鹅的羽毛开始生长,对环境温度低抗力增强,鹅舍的保温要求不高,在南方只要建简易的棚架或鹅舍就可以了。要求鹅舍能做到遮雨、挡风,北方地区还要注意防寒。鹅舍下部能适当封闭,防止敌害。上部敞开,增加通风量,夏季特别注意散热。南方至40日龄后,可半露宿饲养,因此,鹅舍外应有舍外水陆运动场,鹅舍与陆地运动场面积的比例在1:2以上。每舍或每栏鹅群可扩大到200―300只,舍内密度大型鹅6―7只/米2,中小型鹅8―10只/米2。
3、育肥舍
育成期结束后上市的商品鹅经过一段时间育肥能增加体重、肉质和屠宰性能。育肥舍要求环境安静,光线暗淡,通风良好。平养育肥密度为大型鹅种3―4只/米2,中小型鹅种5―8只/米2。育肥舍中栏圈单位应小些,一般以每群20―50只为宜,不应超过100只。为提高育肥效率或特殊需要育肥(如肥肝生产填肥),最好选择离地育肥。离地育肥应保证通风、饮水供应充分。对肥肝生产还可实行单栏饲养。
4、种鹅舍
种鹅舍建筑视地区气候而定。一般也有固定鹅舍和简易鹅舍之分。在南方还可以露天圈养(但需设室内产蛋窝)。种鹅舍要有较好的防寒散热性能,光线充足。一般舍檐高1.8―2米,采光面积与舍内地面面积比为1:10―15。每米2饲养密度大型种鹅2―2.5只,中小型种鹅3―3.5只,在南方,陆地运动场较大的,分别可增加到4―5只和6―8只。每群大小为400―500只。种鹅舍内应清洁、干燥,内有充足的产蛋箱(窝)。一般鹅棚、运动场、游水场地的比例为1:2―2.5:1.5-3。游水场水深80―100厘米为宜,陆地至水面连接坡面的坡度以25―35度为宜。种鹅舍和运动场要有遮阳装置,在周围种植落叶树,夏季能搭葡萄、丝瓜等棚架,或在运动场上覆遮阳网,进行遮阴防暑。
5、孵化舍(室)
人工孵化的,应根据人工孵化要求建筑,并根据饲养规模和发展计划设定孵化室规模。目前我国还有很多地方实行母鹅自然孵化,这就应设自然孵化舍。孵化舍要求环境安静,冬暖夏凉,空气流通。窗离地面高1.5米,舍内光线适当暗淡。一般每100只母鹅需孵化舍面积12―20米2,舍内安放孵化窝(巢),窝在舍内一般沿墙平面排列安放,舍中安放的,各列间距为30―40厘米,便于孵鹅进出和操作人员走动。饲养规模稍大的,为节约孵化舍,可进行层叠孵化,用木架做2―3层,让母鹅在上孵化,但操作时必须人工捉放,防止母鹅自行跳跃引起种蛋破损和母鹅跌伤。
6、鹅场布局
规模鹅场各类鹅舍间的布局要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合理。以节约资金,提高土地利用率,便于生产管理和预防疫病传播。布局时要考虑各类鹅舍和粪便处理的顺序,合理利用风向和地势,达到分区、隔离、不交叉的目的,此外,还要考虑人员生活区对鹅场的影响。一般种鹅舍与自然孵化室相连,接下去是育雏室(要求在上风干燥处),育成、育肥舍相邻,育成结束后可直接迁至育肥舍。一定规模鹅场应设兽医室,鹅粪便清出后应集中堆放在下风上发酵(注意不得露天堆放)。鹅场门口建设消毒设施,饲料进出与粪道能分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