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的养殖技术和发展前景如何?
XX同志:
您好!
您所咨询的问题,现答复如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市场消费结构日趋变化,对珠宝首饰的需求日益强烈。国际市场上年珍珠销售量约100-150吨,其来源主要是日本。近年来,日本沿海受工业污染,珍珠养殖产量一直徘徊在30吨/年左右,因此,国际市场上珍珠缺口较大。人工养殖珍珠具有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尤其适合在自然水域中单养或在池塘中进行鱼蚌混养。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生产潜力比较大,亩效益是种粮的10倍左右。但是要时时关注市场的变化。现把珍珠的养殖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一、苗种培育:
苗种培育包括稚蚌和幼蚌培育。稚蚌是指刚从鱼体上脱落下来的蚌苗,稚蚌对水质要求是溶氧充足、ph为7-8,培育池始终保持不间断的流水。每天及时排出池中淤泥,以免发臭闷死稚蚌。稚蚌放养密度一般为1-3万只/m2。
在水泥池中培育幼蚌,1cm以前可以不加人工饲料,在1cm以后应该加入营养土。营养土就是把猪、牛粪和青草等堆沤腐熟,晒干粉碎。然后用3份肥料+7份沙泥拌匀,再加适量水能撒开即成。加营养土时,先把幼蚌捞在一边,待放入营养土后,再把蚌转回上面,营养土一般每月换一次,这样培育小蚌每月可大1-1.5厘米。
幼蚌培育饲养管理与育珠蚌相同,控制透明度为25-35cm,水色以黄绿色或淡褐色为好,培养方式一般有3种:
(1)池塘培育:一般要求池为长方形,长15-20M,宽2M,深50-60CM,水质要求肥爽,透明度25-35CM,一般7月下旬放养2CM幼蚌400-500只/M2,到年底可达5CM以上。
(2)网箱培育:一般用竹条或网片制成网箱,规格长45cm,宽45cm,深12cm,箱的底部用塑料薄膜垫上,并加2cm厚营养土,每箱放2cm的幼蚌400-500只,吊养深度25cm,箱间距2m,每月换一次营养土。
(3)稻田培育:稻田培育一般要求有充足水源的稻田,面积1-2亩为宜,将田块犁耙平整,加高加固田埂35-40cm,水深保持30-40cm,在放养前3天,要注水浸田。一般1亩稻田投2-3cm的幼蚌5-10万只,要撒均匀,坚持浅水勤灌。稻田培育最主要是加强预防敌害生物如水老鼠、蟹、黄鳝等、鲤鱼及青泥苔,进出水口要用网过滤。稻田培育幼蚌成本低、生长快,,经稻田快速培养的手术蚌,由于蚌龄小、活力强,进行插珠手术,可以缩短育珠时间,而且珍珠产量质量均较高。
随着幼蚌增大,要注意及时分级饲养,一般0.5cm幼蚌放养密度为5000只/m2,1cm为3000只/m2,4-5cm200只/m2,7-8cm放养100只/m2。
二、育珠蚌的培育:
育珠蚌是指培育珍珠的蚌,用于制作小片的蚌称制片蚌。育珠蚌和制片蚌种类和生长好坏,直接影响珍珠的质量和产量,因此在手术之前必须精心培育,使其体质健壮。
1、养殖场地的选择:水质要求无污染,水源充足,底质壤土,淤泥层浅,天然饵料丰富。
2、放养量:山塘水库亩放养700-1000只,另搭养花白鲢300-500尾;田挖塘亩放养量1500-2000只,另搭养花白鲢300-500尾。
3、吊养方法:插好细胞片的育珠蚌,应当天放入育珠水域中养殖,亦可暂养至伤口愈合后再转入育珠塘中养殖,育珠蚌的养殖方法可因地制宜。目前各地采取的养殖方式一般有以下三种:(1)串吊法:这是在育珠蚌养殖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即在蚌的翼状部钻一小孔,用塑料绳串吊在浮竹架上,吊的深度视季节水温不同而调节,一般1m水深串吊1-2只,2m以上吊3-4只,最上面一只一般离水面20cm左右,蚌间距20cm,串间距35cm以上,夏季要防止底层蚌缺氧。(2)笼养法:用网片和竹片做成园、方形的笼,根据养殖密度、笼的大小而确定养殖数量。(3)底养法:把育珠蚌均匀撒入塘底进行养殖。育珠蚌对氧要求较高,一般的池塘不宜采用此法。
4、饲养管理:育珠蚌从手术后一般需2-3年时间才能收获珍珠,这期间育珠蚌要经受暴雨、寒暑、疾病等多种因素侵袭,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管理,使蚌正常生长发育。在管理工作中,坚持每天巡塘十分重要,肉眼观察水色来叛断水质好差。根据一般经验,水质要求肥、活、爽。肥一般指水色呈油绿色,活一般指水色多变,如一年中,上半年水面呈基本红色,由淡转浓,下半年水面呈基本绿色,由浓转淡,夏季一般上午淡下午浓。爽一般指水肥而不浊.此外要根据不同季节水温的变化及时调节育珠蚌吊养深度。一般春秋季宜浅吊,离水面16-35CM;夏季高温适中吊,离水面65-70CM,为防止底层缺氧,应该把最下一只的绳头吊在水面的横杆上,形成“U”形,冬季要深吊,离水面65CM以下。
5、合理施肥。在水质管理上始终要做好适时施肥,肥料的种类和数量要因地、因时而宜,不能盲目投放。一般春秋季宜施有机肥,施有机肥最好先将有机肥封闭发酵或用水浸沤,制成混合堆肥,待其腐熟以后再施放入池,这样即不会污染水质,又可以快速分解各种无机盐,有机肥的施放以少施、勤施为好,100-200公斤/亩.米,7-10天施一次。夏季由于水温较高,以施化肥为好,施放化肥的数量和时间,应视水质,底质、气候等条件而定,一般7天施放一次,每次5-10公斤/亩.米。秋季以有机肥和化肥混合施用。施肥应在晴天进行,数量应视水质情况灵活掌握。防止水质老化是育好珠的又一关键,因此最好把养殖1-2年的池塘进行一次清淤消毒。
合理施肥是促使育珠蚌发育成长的重要措施,但仅靠施肥往往不能满足蚌的生长需要,还必须做到适时投饲,特别是育珠后期,在珍珠收获前两个月,每隔3-4天1亩用1-1.5斤黄豆磨浆向育珠塘泼洒,可有效地增强蚌的体质、珍珠的光泽度,其产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高。
实践证明“肥促袋控”可以获得优质高产珠。方法是将手术蚌吊养一个月后即开始频频施肥,保持水质肥爽,这是肥促。袋控是指吊养网袋不用环箍,每袋只装两只蚌,冠翼朝上,腹壳朝下,这样育珠蚌长到一定程度后,由于本身重量及网袋底阻挡,只能越长越壮从而使珍珠生长良好。
三、病害防治:
蚌病的防治应做好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蚌病起因一般都是因为气温变化,水质老化和放养密度过大等原因造成的。春夏之交的4-6月往往是蚌病的高发季节,随着水温的提高,蚌的新陈代谢和生长速度都加快,对氧气和饵料的需要量大大增加,如不能及时适应其需要,势必造成缺氧和饥饿状态,同时,随着水温的升高,有利病原体的鳘殖,从而促使疾病暴发。
1、预防方法:①选择体质健壮的蚌做手术蚌,并做到自繁自育自用;②培育幼蚌或育珠蚌前彻底清塘消毒;③手术工具严格消毒,用营养液滴小片,并在暂养蚌水中加适量抗菌药物;④合理放养和施肥,1亩放养量控制在1500只以下,混养塘要降低鱼的放养量,经常加注新水,定期泼洒生石灰,施有机肥时预先添加1%的生石灰;⑤年年清除池底淤泥,4-5年轮换一养殖水域。
2、常见蚌病治疗:①病毒性蚌瘟病:由外套病毒引起,发病季节3-10月,病蚌进水孔和排水孔纤毛收缩,鳃有轻度溃烂,传染途径是滤食媒介藻类,同时也通过手术创口感染。可引起大批死亡。可用蚌毒灵治疗(按说明书使用);②细菌性蚌瘟病:由细菌引起,流行于6-8月份。发病初期,病体内有大量粘液排出,两壳微开,死亡率很高。治疗方法:A.用氯霉素斧足注射治疗,一二龄幼蚌10-15毫克/只,三龄以上成蚌10-20毫克/只,或用链霉素治疗,幼蚌5-10毫克/只,成蚌10-20毫克/只。连日或隔日再注射一次。同时辅以1PPM的漂白粉全池泼洒;③烂鳃病:细菌入侵感染,鳃丝糜烂。防治方法:可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也可用2%盐水或20PPM高锰酸钾浸泡10-15分钟(水温20-25℃);④水肿病:外套膜中央膜积水,常和烂鳃病并发。治疗方法:每日用生石灰全池泼洒预防;也可以用针刺破排出积水,再注射1‰盐酸金霉素1毫升,隔日再注射一次。
有关珍珠方面的更多内容,请您关注我网的产业指导和农业科技等栏目。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