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防治措施?
XX同志:
您好!
您所咨询的问题,现答复如下:
根据您所描述的症状,有可能是猪瘟。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疫病,临床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非典型性和不明显型猪瘟。由于大剂量和高密度的猪瘟弱毒疫苗免疫,当前我省范围内急性猪瘟已不多见,而以慢性型和非典型猪瘟为主。
猪是猪瘟病毒的唯一易感动物,病毒主要经过口和鼻进入猪的机体,扁桃体是病毒复制的最初部位。急性型和迟发型病猪缺乏对猪瘟病毒的免疫反应,而亚急性型和慢性型病猪在感染期可产生一定的中和抗体。
一、临床症状
急性型猪瘟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42℃皮肤和结膜发绀、出血,出现精神沉郁,厌食,经一至数天发生死亡。
亚急性型病猪同样可出现上述症状,不同之处是发病至死亡时间延长,其间可出现粪便干稀交替,眼睛周围见粘性或脓性分泌物,皮肤和粘膜以出血为主,多于发病后14-20天后死亡。
慢性型猪瘟主要表现为消瘦,贫血,全身衰弱,常伏卧,行走时缓慢无力,时有轻热,食欲不振,便秘和腹泻交替,有的皮肤可见紫斑和坏死痂,病程可达一个月以上,有的能够自然康复。
非典型和不明显猪瘟可归纳至迟发型猪瘟范围内。可以是先天性感染猪瘟病毒,出生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呈无病状态,数月后患猪才表现出轻度的厌食,精神沉郁,结膜炎、皮炎,下痢和局部运动失调、后肢麻痹等。若出生后接种猪瘟病毒弱毒株,也可造成持续性的隐性感染。
母猪感染猪瘟病毒,在妊娠后期可出现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畸形胎。
二、病理变化
猪瘟的病理变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证:全身淋巴结肿胀、水肿和出血,呈现红白或红黑相间的大理石样变化;肾组织被膜下(皮质表面)呈点状出血;膀胱粘膜、喉、会厌软骨、肠系膜、肠浆膜和皮肤呈点或斑状出血;脾见出血性梗死;回盲辨处淋巴组织扣状肿,若有继发感染,可见扣状溃疡;死胎仔猪出现明显的皮下水肿、腹水和胸腔积液。
三、防治措施
临床出现猪瘟症状后可使用黄芪多糖注射液经肌肉注射进行初步治疗,同时考虑口服抗生素预防或治疗继发感染。上述措施对于非急性病猪具有良好效果。
大剂量的猪瘟疫苗免疫对于有效地控制猪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省多数地区使用4-5倍剂量猪瘟弱毒疫苗进行常规免疫,使用8-10倍剂量猪瘟弱毒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加强平时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地减少本病的发生,其基本原则主要是预防传染源和传播媒介的引进,提高猪群的抵抗力。提倡自繁自养,若由外地引进新猪,应到无病地区选购,做好预防接种,到场后,隔离检疫2-3周;泔水饲料要充分煮沸消毒;猪舍要经常消毒,禁止闲杂人员和其他动物进入猪舍,对于猪的流通环节实行严格的检疫。
发生疫情后要实行紧急措施,对可疑病猪要立即隔离或扑杀,其他有感染可能的猪只要就地隔离观察,病猪接触的所有物品要充分消毒,扑杀的猪只应焚烧深埋,疫区封锁,受威胁区进行紧急预防注射。
以上内容和建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