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溪村种植蔬菜问题?
XX同志:
您好!
您所咨询的问题,现答复如下:
以下是芦笋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芦笋嫩茎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质,纤维素及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活血通筋消肿,提高人体免疫力等药用价值。一次种植可采收12年以上,通常种植后10—12个月可采笋,种植后头几年可采笋500—800公斤,市场销路佳,是人们喜爱的高档蔬菜。加工罐头前景广阔,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土壤及排灌条件。选择透气性好,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壤土和沙壤土,地势平坦,有利芦笋根系的发育和伸展。土壤pH值在5.6—6.8之间适宜,低于5.4或超过7.9以上的强酸、强碱都会影响植株生长。土壤含盐应在0.2%以下,芦笋喜湿怕涝,若湿度过大,会引起根群腐烂,若湿度过小,干旱植株生长不良。因此,选择土壤通透性良好、肥沃、地下水位稍低、水源充足、排灌便利、无污染的地块种植芦笋,是获得高产优质的关键之举。
2.气候条件。福建闽南气候条件从大体上来说,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种植芦笋,但要获得高产优质要求冬暖夏凉,即冬季月平均气温在15℃左右,夏季最高温度在34℃以下,年降雨1700毫米,分布均匀,光照充足的地域。同时要加强防风,抗倒伏。
3.交通条件。交通便利,规模连片种植,芦笋属蔬菜类,保鲜工作是否及时将会直接关系到芦笋的品质问题,因此,种植地交通便利,运输时间短,品质才能得到保证,形成规模,有利于技术指导,采收,包装,收购,加工等项目以落到实处。
二、移栽
1.深翻整地,施足基肥。芦笋地选定后,先深翻晒地30—40天,最好是经过两犁两耙,尽量把泥土耙碎,清除草根石块,划线开沟,行距1.2—1.6米,沟宽30—40厘米,沟深30—40厘米,开沟时将表土和下层土各放一边。沟开好后填回表土,厚约20厘米,每亩施人基肥(腐熟有机肥)3500公斤,复合肥60—80公斤,饼肥60—80公斤,过磷酸钙50—60公斤,然后将肥料与沟内表土拌均匀,再填回表土和其他细土,种植沟形成龟背状。
2.适时移栽。在福建闽南春秋季月平均气温在18—20℃,芦笋可以生长,一般在3月起,只要雨水及灌溉条件具备,均可进行苗木移栽定植,在福建闽南通常4月上旬气温较适宜,雨量偏多,最适宜移栽,而且成活率高,恢复生长快,移栽定植前无雨时要提前2—3天淋透种植行。选择健壮苗,若是恰遇晴天应提前一天浇足水量,起苗时少伤根系,保持根系完整,有条件的最好选用营养袋苗带土移栽。划沟定植,株距25—30厘米,每亩栽1600—2100株,定植后浇足定根水。干旱时,2—3天浇1次水,保持土壤湿润至幼苗成活,对死苗,弱苗及时填补。
三、定植后水肥管理
定植后半个月左右可浇1次腐熟的稀人畜粪尿,连浇2—3次(可以适当加0.2%—0.3%尿素充分溶解后)浇施,以后,可离植株10厘米处开沟撒施尿素,每亩用量8—10公斤,也可泼施0.5%尿素。结合中耕除草,每二个月追肥连续4—5次。
四、采收
传统采收法,是将嫩茎全部割完,不留母茎,这样每年采收的次数较少,产量较低。现在多数采用留母茎采收法,养分积累较充足,增加采收次数,同时提高产量。采收时选留茎粗在1—1.2厘米的健壮嫩茎作母茎,1—2年生笋留母茎墩2根,3—4年生笋留2—3根,5年生笋以上留母茎3—4根,淘汰细、弱、病株。1年内要更新母茎3次,第1次在3月初,第2次在8月底,此时,因气温较高,最好选择在阴天集中一次割除老母茎,可促使新母茎抽出齐而早,然后结合中耕除草,可用20%龙克菌500—800倍液浇母茎处,必要时笋地灌1次水。第3次在11月。冬季视气温、水肥管理水平适当采收。
采收时,商品用芦笋要求鲜嫩、整齐,笋尖鳞片抱含紧密不散头,笋条直不弯曲,无畸形,无虫蛀。罐头原料用笋按收购标准采收。方法上,用采笋刀将达到一定标准和长度的嫩茎贴地割下即可,切下的嫩茎要立即放入采笋箱内,保湿,防止失水老化,及时分级包装,出售或长途运输。
建议您最好与当地的农委咨询,根据您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合发展的项目。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