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灾过后大田作物怎样补种和田管?
XX同志:
您好!
您所咨询的问题,现答复如下:
近日,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提出了《全省农业生产救灾预案》,关于种植业的生产管理技术如下:
应按受灾类型和受灾程度,针对农作物受损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一)短期水淹后,作物尚能恢复生长的地区
强降雨造成农田积水,但涝渍时间较短,在地作物恢复生长的可能性较大。这类地区应采取积极措施,排涝降渍,查苗补苗,加强田管,促进苗情转化。
主要对策:
1、清沟排水,除涝保苗。立即开机或人工排涝,抓紧清沟除渍,旱地力争在24小时去除田间积水,水田争取在72小时内现苗,确保作物正常生长,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进一步理清田间沟系,做好“三沟”配套,预防二次涝渍。
2、查苗补苗,以稠补稀。对缺苗断垄的田块,通过移稠补稀或补种补栽等措施及时补苗,确保全苗。
3、增施速效肥,促进苗情转化。涝渍之后,秧苗长势较弱,土壤肥力流失较大,应及时增施速效肥料,适施磷、钾、钙肥,补足地力,促进苗情转化。
4、及时防病治虫。作物受涝渍后,植株素质下降,易受病害侵染。应加强病虫测报,适时防病治虫,控制病虫害暴发流行。
(二)因灾绝收地区
由于干支流河水顶托,强降雨后农田被淹,短期难以排出,在地作物难以挽救,大部绝收。这类地区应根据积水排除时间的早迟和农时季节的要求,及早考虑改种其它作物。
主要对策:
1、通过育苗,争取农时,改种高产高效作物。可根据退水的早迟,及早安排育苗。无地育苗的可借地或统一集中育苗,待水退后,组织适时移栽。
2、采取应变技术措施,通过调整播种技术(如催芽直播)、地膜覆盖等手段,弥补季节上的限制。
3、选用对路良种。
⑴7月中旬前(大暑)退水:
重点改种玉米、山芋、花生、西瓜、胡萝卜、马铃薯、白菜等适应性强的作物。
沿淮地区可选择早熟品种,补(改)种生育期短的作物,如早熟夏玉米(六安火燥子、掖单2号等)、鲜食玉米(甜单1号、皖单5号等)、菜用大豆(新六青、特早1号等)、鲜食秋花生(皖花2号、鲁花9号等)、秋播西瓜(苏蜜1号、京欣1号)等。
沿江江南地区扩大晚稻面积,可推广“早翻晚”技术或晚稻催芽直播技术。
⑵8月上旬前(立秋)退水:
重点改种绿豆、玉米(用作青饲料)和蔬菜。
适宜的蔬菜种类为:黄瓜、番茄、菜豆、空心菜、大白菜、小白菜、棵白菜、秋萝卜等。
⑶8月20日前(处暑)退水:
重点改种荞麦、速生蔬菜和反季节棚室蔬菜等。如食用菌、小白菜、青花菜、芫荽、菠菜、洋葱、黄瓜等蔬菜品种。
(三)行蓄洪地区
这类地区退水时间预计较迟,除局部地区可发展速生蔬菜以外,重点是及早做好秋种各项准备工作,调整秋种结构,发展高效作物,抓好秋冬季农业开发。
更多内容,请您多多关注本网农业科技等栏目。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