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沙参死怎么治?
XX同志:
您好!
您所咨询的问题,现答复如下:
很抱歉,根据你的描述我们暂时难以判断是何种原因引起的死亡,建议直接与当地农技人员联系,请他们到田间诊断后救治。下面向您介绍北沙参常见的病虫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北沙参的病虫草害,已成为困扰各主产区的一大问题,如防治不及时,不仅影响北沙参的产量和质量,而且,严重发生危害,造成绝产无收,损失严重。因此,人工栽培北沙参,必须认真做好主要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
(一)根腐病
1.病原属真菌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瘤痤菌科,镰刀菌属。
2.症状受害植株根尖和幼根初呈水渍状,随后变黄脱落。主根呈锈黄色腐烂,严重时仅剩下纤维状物。地上部初期植株矮小,黄化严重时死亡。主要以土壤和种苗带菌传染。土壤积水,地下害虫多时发病重。
3.发病规律病菌在土壤中或带菌的参根及残叶上越冬,翌年气候变暖,土温升高后开始侵染。一般5月初开始发病,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发病盛期,高温、高湿、多雨的年份发病重,反之则发病较轻。连作、重茬田块发病重,一般发病率在15%-30%,严重田块可达60%以上,严重影响北沙参的产量和药材质量。
4.防治措施
(1)农业技术防治
①实行轮作:发过病的田块不宜再种植北沙参,一般需要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
②深翻整地:选择土壤疏松、排灌良好的田块种植,同时做好深翻整地,增施优质农家肥和磷钾复合肥、微生物肥。田间管理突出一个“早”字,早间苗、定苗,早中耕除草,及时防治地下害虫,为植株生长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2)药剂防治
①土壤处理:每亩用50%多菌灵2-3千克,或70%敌克松2千克,或40%五氯硝基苯4千克,用其中一种杀菌药剂混拌20-30千克细沙土,于播种时把药土施入垅沟内,以杀灭土壤中病菌,具有很好预防效果。
②田间防治: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粉800倍液,或7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亩25-30千克药液喷洒。也可用等量黄腐酸盐加甲霜灵1000倍液田间喷雾,每隔7天喷洒一次,连续喷2-3次,可控制病害蔓延。
③灌根:用95%敌克松粉剂或55%敌克松膏剂加水配成1000倍液药液灌根,每隔5-7天灌一次,连灌2-3次,有较好防治效果。
(二)锈病
1.病原属真菌担子菌亚门,柄锈属。
2.症状主要危害北沙参叶片、叶柄、茎、花穗等部位。发病初期叶面出现不很明显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黄绿色病斑,后期病斑明显,叶面稍凹陷,叶背稍隆起,叶两面都布有棕褐色的点状凸起胶粘状物,即病原菌的夏孢子堆。成熟后表皮破裂,散出大量的棕褐色夏孢子,呈粉状。最后病斑处呈褐色穿孔,严重时整叶枯死。病斑发生在叶尖或叶缘时,可使叶片卷缩变形。叶柄、茎及花穗受害后产生凸起的棕褐色病斑,严重时叶柄和茎弯曲,花穗不能结实,甚至枯死。
3.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夏孢子越冬,第二年条件适宜时萌发芽管,侵入寄主,在叶片叶柄和茎上形成病斑,并产生大量夏孢子散出。夏孢子主要借气流飞散传播,进行重复侵染,雨水也能传播。北沙参留种田内5月初开始发病,生产田内7月中旬开始发病,立秋前后危害严重。夏孢子在有水珠或高湿的条件下才能萌发,所以春季雨水多,病害发生严重,低洼积水田发病严重,管理不善,施用氮肥过多,植株生长嫩弱等,也有利于发病。
4.防治措施
(1)清洁田园:北沙参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特别是留种田内更应彻底清除干净,集中烧毁,以减少越冬菌源。
(2)合理施肥:施用氮肥过多,会降低植株抗病性。应增施磷钾肥、有机肥、生物肥为主,以促进北沙参的生长发育,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3)药剂保护:发病初期即田间初见夏孢子堆时,可进行喷药防治。常用的药剂有:1∶2∶200倍波尔多液,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粉锈灵200倍液,或95%敌锈钠300倍液。用其中一种或交替使用,并加入0.2%洗衣粉粘着剂,每隔7-10天喷雾一次,连续喷2-3次。喷药要求选无风天气,将叶子正背面喷洒均匀,具有较好防治效果。
(三)黑斑病
1.病原为真菌半知菌亚门交链孢菌。
2.症状危害北沙渗叶片。叶片上病斑圆形,褐色,直径3-6毫米,叶片上生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子实体。该病发生在5-6月。
3.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叶上存活,是来年发病的初侵染源。此外带病的种子胚叶组织内也有菌丝潜伏,借种子发芽时侵入根部。该病害发病适宜温度25℃,最高40℃,最低15℃。
4.防治方法
(1)大面积轮作,收获后及时翻晒土壤,清洁田园,减少田间病原菌。
(2)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北沙参的抗病能力。
(3)种子消毒。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之一拌种。
(4)药剂防治。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朴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用其中一种或交替使用,每隔7-10天喷雾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3次,效果较好。
(四)病毒病
1.病原由一种病毒引起发病。
2.症状发病植株矮小,先从新叶开始,叶片黄化或白化,叶脉保持绿色,叶表面有蜡质光滑层,叶面易出现裂痕,叶片失绿后,光合作用受阻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最后叶心丛生白化而枯死。地下根部萎缩不长,皱缩,变畸形,影响产量和质量。
3.发病规律由蚜虫带毒传染,扩大为害,一年播种田发生较轻,多在6月中旬出现病状,7月初田间出现植株片状发病。据调查田间发病率7%-10%,严重发病地块可达30%左右。二年生留种地发生较重。
4.防治措施
(1)防治蚜虫。田间植株发生蚜虫时,喷洒40%乐果1500-2000倍液防治。
(2)田间发现病株后,及时清除并烧掉。
(3)选用无病毒种子和种栽进行繁殖。
(4)药剂预防。发病初期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隔5-7天喷洒一次,连喷2-3次,可控制病害蔓延。
(五)地下害虫类
危害北沙参根茎的地下害虫类主要有:地老虎(黄地老虎、小地老虎、大地老虎、警纹地老虎、白边地老虎),蝼蛄(华北蝼蛄、东方蝼蛄),金龟子(东北大黑鳃金龟、黑绒金龟、黄褐丽金龟等),金针虫(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网目拟地虫甲,蚊蝇类幼虫等。
(一)地老虎
为害北沙参的地老虎主要有5种,即:黄地老虎、小地老虎、大地老虎、警纹地老虎、白边地老虎。均属鳞翅目夜蛾科害虫,以幼虫为害。幼虫别名:地蚕、土蚕、黑地蚕、切根虫、截虫等。
2.生活习性
(1)黄地老虎:在东北地区年发生2代,在一年中春秋两季为害,但春季为害重于秋季。一般4-6龄幼虫在2-15厘米深的土壤中越冬,翌年5-6月份为害重。成虫昼伏夜出,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和趋化性,习性与小地老虎相似。
(2)小地老虎:在东北地区一年发生2代。据资料介绍,以老熟幼虫、蛹及成虫在长江流域越冬,春季虫源系迁飞而来。成虫夜间活动,交配产卵,卵产在5厘米以下矮小的杂草上,尤其在贴近地面的叶背或嫩茎上,如小旋花、小蓟、藜、猪毛菜等,卵散产或成堆产,每头雌蛾平均产卵800-1000粒。
成虫对黑光灯及糖醋酒等趋性较强。幼虫共6龄,3龄前在地面、杂草或寄主幼嫩部位取食,为害不大,3龄后昼间潜伏在表土中,夜间出来为害,动作敏捷,性残暴,能自相残杀。老熟幼虫有假死习性,受惊缩成环形。幼虫发育历期:15℃需67天,20℃需32天,30℃需18天,可见幼虫发育与温度关系极为相关。蛹发育历期12-18天。小地老虎喜温暖及潮湿的条件,最适发育温度为13℃-25℃。为此,在河流地带或低洼易涝地区,雨水充足及灌溉地段,疏松土壤,团粒结构良好,保水性强的壤土、粘壤土、沙壤土地均适于小地老虎的发生。在这一地区种植北沙参受害严重。
(3)大地老虎:在东北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田埂杂草丛及绿肥田中表土层中越冬,6月份开始逐渐进入危害盛期。
(4)警纹地老虎: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化蛹。越冬代成虫4-6月出现,一代幼虫发生在5-7月,龄期不整齐。6-7月为幼虫危害盛期,第一代成虫7-9月出现,10月上、中旬第二代幼虫老熟后进入土中越冬。成虫有趋光性。该虫常和黄地老虎混合发生。一般较小地老虎耐干燥,在干旱少雨地区发生危害重。
(5)白边地老虎:年发生1代,以不脱壳的幼虫或胚胎发育晚期在卵内或以滞育的卵在田埂、地边、林带或草丛下越冬。卵期240-270天,翌年4月中下旬孵化幼虫,初孵幼虫耐低温,抗饥饿,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强。3龄后入土危害,幼虫白天潜伏土下,黄昏后取食为害。幼虫期57-62天,老熟幼虫于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潜入土中作土室化蛹,蛹期20-22天。7-8月成虫盛发期,昼伏夜出,对黑光灯趋性强,卵多产在土缝或杂草四周。每头雌蛾产卵200-330粒,产卵期20天,卵经7-18天发育成熟,以此越冬。
3.防治方法
五种地老虎均以幼虫危害北沙参根部,受害植株轻者萎蔫,影响生长,重者死亡,严重影响北沙参药材质量。同时,地老虎危害根茎后,能引起多种病害的发生。因此,搞好地老虎的防治十分重要。鉴于几种地老虎的防治措施上相接近,现以小地老虎为例介绍如下。
(1)预测预报:对成虫的测报可采用黑光灯或蜜糖液诱蛾器诱蛾,在4月15日至5月20日设置,如平均每天每台诱蛾达5-10头以上,表示进入发蛾盛期,蛾量最大的一天为高峰期,过后20-25天即为2-3龄幼虫盛期,为防治适期;诱蛾器如连续两天诱蛾在30头以上,预兆将有大发生的可能。对幼虫的测报采用田间调查的方法,在北沙参定苗前后进行,如在定苗前每平方米有幼虫0.5-1.0头,或定苗后每平方米有幼虫0.2-0.3头,即应进行防治。
(2)农业防治:早春清除药田及周围杂草,防止地老虎成虫产卵是防治的关键一环。如果已发现1-2龄幼虫,则应先喷药后除草,以免个别幼虫入土隐蔽。清除的杂草要远离药田,进行沤粪或深埋处理。
(3)诱杀防治:消灭成虫是最有效的防治措施。
①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有条件的地方可在药田按一定距离设置黑光灯,灯下放一药杀水盆,可直接杀死成虫。
②糖醋液诱杀。配方:糖6份,醋3份,白酒1份,再加入等量的水,放入90%敌百虫1份调匀,或使用泡菜水加入适量农药,在成虫发生期设置。利用成虫趋性诱杀效果较好。
③毒饵诱杀幼虫。在北沙参生长期受害时,采取补救措施,把麦麸等饵料炒香,每亩用饵料4-5千克,加入50%辛硫磷30倍水溶液150毫升左右,再加适量的水拌成毒饵,于傍晚撒于垅面。如在施毒饵前遇雨或浇水,保持田面湿润,效果更好。
④堆草诱杀幼虫。在北沙参苗出土前后,地老虎仅以田中杂草为食,因此可选择地老虎喜食的灰菜、刺菜、苋菜、苜蓿、青蒿等杂草堆放,诱杀地老虎幼虫。
(4)化学防治:地老虎1-3龄幼虫期抗药性差,且暴露在寄主植物或地面上,是药剂防治适期。可用40.7%毒死蜱乳油100克兑水50-60千克,或2.5%的功夫,或21%灭杀毙3000倍液,或50%辛硫磷800倍液喷施,或每亩用3%米乐尔颗粒剂2-2.5千克处理土壤。
(二)蝼蛄
1.种类东北地区主要发生的有华北蝼蛄、东方蝼蛄两种。均属于直翅目蝼蛄科害虫。成虫、若虫均能危害。别名:拉拉蛄、地拉蛄、土狗子、地狗子等。
2.生活习性
(1)华北蝼蛄:3年左右完成一代,以8龄以上若虫或成虫越冬。翌春成虫开始活动,6月开始产卵,6月中、下旬孵化为若虫,进入10-11月以8-9龄若虫越冬。第二年越冬若虫于4月上、中旬活动为害,经3-4次蜕皮,到秋季以大龄虫越冬。第三年春又开始活动,8月上旬若虫老熟后,最后再蜕一次皮羽化成成虫,补充营养后又越冬。该虫完成一代共1131天左右,其中卵期11-23天,若虫12龄历期736天,成虫期378天。成虫交配后在土中15-30厘米处做土室,雌虫把卵产在土室中,产卵期一个月,产3-9次,每雌虫平均卵量288-368粒,雌虫守护到若虫3龄后。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
(3)东方蝼蛄:2年发生一代,以成虫或若虫在地下越冬。越冬成虫于5月中、下旬在土下25-30厘米处做卵室产卵,每室有卵30-40粒。越冬若虫4月上旬活动,5月上、中旬羽化成成虫,5月中旬至下旬产卵,卵期10-25天。5月上旬至6月中旬是蝼蛄最活跃的时期,成虫夜间活动。
蝼蛄具有趋光性,并对香甜物质,如半熟的谷子、炒香的豆饼、麦麸以及马粪等有机肥,具有强烈趋性。
4.防治方法
(1)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2)利用灯光诱杀。
(3)当田间每平方米有蝼蛄0.3-0.5头时,即为中等发生,应该进行防治。
(4)施用毒饵,是药材田受害时一种较好的防治措施。具体做法:把麦麸、谷子等饵料炒香,每亩用饵料4-5千克,加入50%甲胺磷30倍水溶液150毫升,再加入适量水拌匀成毒饵,于傍晚撒施于蝼蛄新造成的隧道附近。此外,选用50%的“1605”或50%辛硫磷乳油,制成毒饵防治效果也较好。
(5)药剂土壤处理或药剂处理种子、参考蛴螬防治方法。
(6)生长期被害。也可用50%辛硫磷、50%对硫磷、20%甲基异柳磷乳油2000倍液浇灌。此外,也可选用6%密达颗粒剂每亩用500克拌细土撒施效果较好。
(三)金龟子(蛴螬)类
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甲总科幼虫的总称。东北地区危害药用植物的以东北大黑鳃金龟、黑绒金龟较为普遍。
1.危害特点金龟子成虫咬食叶片成缺刻或孔洞,有的把叶片吃光,严重影响寄主的光合作用。其幼虫称蛴螬,常取食上述药用植物的种子,有的把细根咬断,有的咬地下茎成疤痕或孔洞,严重的造成幼苗死亡。
2.形态特征金龟子俗称黑盖子虫,其幼虫称蛴螬、白地蚕、白土蚕、大瓜子虫等。蛴螬体肥大,弯曲近C形,体大多白色,有的黄白色,体壁较软,多皱,体表疏生细毛。头大而圆,多为黄褐色,或红褐色,生有左右对称的刚毛,常为分种的特征。胸足3对,一般后足较长。腹部10节,第10节称为臀节,其上生有刺毛,其数目和排列也是分种的重要特征。
3.生活习性蛴螬年生代数因种、因地而异。这是一类生活史较长的昆虫,一般一年一代,或2-3年一代,长者5-6年一代。如大黑鳃金龟两年一代,暗黑鳃金龟、铜绿金龟、黑绒金龟一年一代。蛴螬共3龄。1-2龄期较短,第3龄期最长。蛴螬终生栖生土中,其活动主要与土壤的理化特性和温、湿度等有关。在一年中活动最适的土温平均为13℃-18℃,高于23℃,即逐渐向深土层转移,至秋季土温下降到其适宜活动温度时再移向上层土壤。因此蛴螬对药用植物的危害主要是春秋两季,以春季为害最重。
4.防治方法
(1)加强预测预报:由于蛴螬为土栖昆虫,生活为害于地下,具隐蔽性,并且主要在作物苗期活动猖獗,一旦发现严重受害,往往已错过防治适期。为此,对此类害虫必须加强预测预报工作。调查的时间一般从秋后到播种前进行。调查的方法是分别按不同土质、地势、水肥条件、茬口等选择有代表性地块,采取对角线或棋盘式定点,每1000平方米选取2-3个样点,每点查1平方米,掘出深度30-50厘米土壤,细致检查土中蛴螬及其它土栖害虫种类、发育期、数量、入土深度等,分别记入调查表,1头/平方米为轻发生,1-3头/平方米为中等发生,3头以上/平方米为严重发生,必须采取防治措施。
(2)农业技术措施防治:一是对于蛴螬发生严重的地块,在深秋或秋冬翻耕土地,不仅能直接消灭一部分蛴螬,并且将大量蛴螬暴露于地表,使其被冻死、风干或被天敌啄食、寄生,一般可压低虫量15%-30%,明显减轻第二年的危害。二是合理安排茬口。重茬有利蛴螬的生存,常造成严重危害,因此要注意合理轮作倒茬。三是避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金龟子对未腐熟的有机肥有强烈趋性,常将卵产于其内,如施入田中,则带入大量虫源。四是合理施用化肥。碳酸氢铵、腐植酸铵、氨水、氨化过磷酸钙等化学肥料,散发出氨气对蛴螬等地下害虫具有一定的驱避作用。五是合理灌溉。土壤湿度直接影响着蛴螬的活动,对于蛴螬发育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15%-20%,土壤过干过湿,均会迫使蛴螬向土壤深层转移,如持续过干或过湿,则使其卵不能孵化,幼虫致死,成虫的繁殖和生活力严重受阻。因此,在蛴螬发生不影响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前提下,要合理地进行灌溉。
(3)药剂防治:一是药剂处理土壤。如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200-250克,加水10倍,喷于25-30千克的细土上拌匀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或以同样用量的毒土撒于播种沟或地面,随即耕翻;或混合基肥中施用;或结合灌水施入。或用50%对硫磷,30%甲基异柳磷颗粒剂,5%地亚农颗粒剂,每亩施用2.5-3千克处理土壤,都能收到良好防治效果。二是药剂处理种子。用50%辛硫磷,50%对硫磷,20%异柳磷,用其中一种药,其用量一般为药剂∶水∶种子为1∶(30-40)∶(400-500);或用种子重量20%的35%克百威种衣剂拌种。同时亦能兼治金针虫和蝼蛄等地下害虫。
(4)毒谷:每亩用25%对硫磷或辛硫磷150-200毫升拌炒熟的秕谷子或麦麸、玉米面等饵料5-10千克,撒于播种沟中,亦能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四)金针虫类
属鞘翅目叩头虫科。别名:叩头虫、土蚰蜒、芨芨虫、钢丝虫、金钻子虫等。
危害北沙参的金针虫有两种:细胸金针虫和沟金针虫。
1.危害特点危害药用植物的金针虫主要有沟金针虫和细胸金针虫。它们取食播下或刚发芽的种子,致种子不能出土。危害根部,有的把寄主的根咬成不整齐的缺口或切口,有的在基根或鳞茎上蛀孔,引起根部腐烂或枯死。
虫体长(毫米)20-3032体色黄褐色淡黄色形状扁平较宽,背面中央有一纵沟细长,圆筒形尾节尾端有二分叉,各叉内侧有一小齿尾端圆锥形,近基有一对褐色斑,四条褐色纹。
3.生活习性
(1)沟金针虫三年完成一代,以幼虫和成虫在土中越冬。来年当地表10厘米土温为4℃-8℃时,幼虫开始上升活动,土温8℃-12℃时,开始为害。在5月为害最重。随着温度的升高幼虫开始向土壤深层转移。由于沟金针虫雌成虫活动能力弱,一般在原地交配产卵,故扩散为害受到限制,因此被害药田往往表现集中受害的症状。
(2)细胸金针虫三年发生一代,生活习性同沟金针虫基本相同。只不过它比沟金针虫更适应低温。
4.防治方法
测报调查时,每平方米金针虫数量达1.5头时,即应采取防治措施。在播种时或移植时施用3%米乐尔颗粒剂,每亩2-6千克,混干细土50千克,均匀撒在地表,深耙20厘米,也可撒在定植穴或栽植沟内,浅覆土后再定植,防效可达6周左右。其它方法参见蛴螬的防治。
(五)网目拟地甲
属鞘翅目拟步甲科。别名沙潜。
1.危害特点成虫在春天喜食北沙参苗期幼嫩的茎叶,成株期群集在根茎处啃食寄主的皮层。幼虫危害刚播下的种子或未出土的嫩芽及刚出土的幼苗,造成缺苗断垄。
2.形态特征成虫体长6.4-8.7毫米,宽3.3-4.8毫米(见图4-5)。成虫羽化初期乳白色,最后全体呈黑色,略带褐色,一般鞘翅上都附有泥土,因此外观呈灰色。虫体椭圆形,头部较扁,背面似铲状。鞘翅上有7条隆起的纵线,每条纵线两侧有突起5-8个,形成网格状。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5-18.3毫米,体细长,与金针虫相似,深灰黄色,背板色深。足3对,前足发达,为中后足长度的1.3倍。腹部末节小,背板前部稍突起成一横沟,前部有褐色沟形纹1对,末端中央有隆起的褐色部分,边缘共有刚毛12根。
沙潜
1.成虫;2.幼虫;3.幼虫尾节
3.生活习性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土中、土缝、洞穴或枯枝落叶下越冬。翌春3月下旬杂草发芽时,成虫大量出土,取食蒲公英、野蓟等杂草的嫩芽,并随即在药田为害幼苗。成虫3-4月活动期间交配,交配后1-2天产卵,卵产于1-4厘米深表土中,幼虫孵化后即在表土层取食幼苗嫩茎嫩根,幼虫6-7龄,历期25-40天,具假死性。
4.防治方法
(1)提早播种或定植,错开沙潜发生期。
(2)药剂防治。可采用爱卡士5%颗粒剂拌种或25%爱卡士(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洒或灌根。
(3)土壤处理。网目拟地甲危害严重的地区于播种前或移植时用3%米乐尔颗粒剂,每亩2-6千克,混细干土50千克,均匀地撒在地表,深耙20厘米;也可撒在栽植沟或定植穴中,浅覆土后再定植。米乐尔在土壤中活性期2-3个月,可有效地兼治金针虫、蛴螬、地老虎、跳甲幼虫、地蛆等地下害虫。
(六)种蝇
种蝇属双翅目花蝇科。别名地蛆。
灰地种蝇成虫
近几年来,种蝇幼虫根蛆危害北沙参有加重之势,由于根蛆危害引起北沙参根腐病加重,具有连带作用。因此,做好防治具有双重效果。
1.为害特点以幼虫(根蛆)蛀食北沙参的幼苗根部或参根,引起参根腐烂死亡。特别是二年留种田,为害尤重,造成连片死亡,严重田块绝收。
2.形态特征成虫体长4-6毫米,雄稍小(见图4-6)。雄体色暗黄或暗褐色,两复眼几乎相连,触角黑色,胸部背面具黑纵纹3条,前翅基背鬃长度不及盾间沟后的背中鬃之半,后足胫节内下方具1列稠密的末端弯曲的短毛;腹部背面中央具黑纵纹1条,各腹节间有一黑色横线。雌体灰色至黄色,两复眼间距为头宽1/3;前翅基背鬃同雄虫,后足胫节无雄蝇的特征,中足胫节外上方具刚毛一根;腹背中央纵纹不明显。卵长约1毫米,长椭圆形稍弯,乳白色,表面具网纹。幼虫蛆形,体长7-8毫米,乳白而稍带浅黄色;尾节具肉质突起7对,1-2对等高,5-6对等长。蛹长4-5毫米,红褐或黄褐色,椭圆形,腹末7对突起可辨。
3.生活习性年生2-5代,北方以蛹在土中越冬。种蝇在25℃以上条件完成一代需19天,春季均温17℃时需42天,秋季均温12℃-13℃则需51.6天。产卵前期初夏30-40天,晚秋40-60天。35℃以上70%卵不能孵化,幼虫、蛹死亡,故夏季种蝇少见。种蝇喜白天活动。幼虫多在表土下或幼茎内活动。
4.防治方法
(1)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防止成虫产卵。
(2)成虫产卵高峰及地蛆孵化盛期及时防治。通常采用诱测成虫法。诱剂配方:糖1份,醋1份,水2.5份,加少量敌百虫拌匀。诱蝇器用大碗,先放少量锯末,然后倒入诱剂加盖,每天在成蝇活动时开盖,及时检查诱杀数量,并注意添补诱杀剂,当诱器内数量突增或雌雄比例近1∶1时,即为成虫盛期,应立即防治。
(3)在成虫发生期,地面喷药,如用5%杀虫畏粉等,也可喷洒36%克螨蝇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20%菊马乳油或10%溴马乳油2000倍液,或20%氯马乳油2500倍液,隔7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当地蛆已钻入幼苗根部时,可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或25%爱卡士乳油1200倍液,或20%甲基异柳磷乳油2000倍液灌根。
(4)药剂处理土壤或处理种子。如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200-250克,加水10倍,喷在25-30千克细土上拌匀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或以同样用量的毒土撒于种沟或地面,随即耕翻,或混入厩肥中施用,或结合灌水施用;或用2%甲基异柳磷粉每亩2-3千克,拌细土25-30千克制成毒土,或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5%辛硫磷颗粒剂,或5%地亚农颗粒剂,每亩2.5-3千克处理土壤,都能收到良好效果,并兼治金针虫和蝼蛄。药剂处理种子:当前用于拌种用的药剂主要有50%辛硫磷,20%异柳磷,其用量一般为药剂∶水∶种子为1∶(30-40)∶(400-500);也可用25%辛硫磷胶囊剂等有机磷药剂。或用种子重量2%的35%克百威种衣剂拌种。亦能兼治金针虫和蝼蛄等地下害虫。
(5)毒谷。每亩用25%-50%辛硫磷胶囊剂150-200克拌炒熟谷秕子等饵料5千克左右,或50%辛硫磷乳油50-100克拌饵料3-4千克,撒于种沟中。兼治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