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竹的要求?
XX同志:
您好!
您所咨询的问题,现答复如下:
优质母竹造林容易成活和成林,劣质母竹不易栽活,有的即使栽活也难成林。毛竹母竹质量主要反映在年龄、粗度和生长情况等方面。确定母竹的好坏有四条标准:①年龄:母竹的年龄以当年新竹及一至二年生的好;②母竹的粗度,一般以胸径3-6厘米为好;③母竹分枝要低,生长健壮,节间匀称,枝叶繁茂,当年新竹、幼叶齐全,竹竿硬实。分枝低可降低母竹高度、提高造林成活率;④无病虫害、无开花枝。
母竹年龄最好是1-2年生。因为1-2年生母竹所连的竹鞭,处于壮年阶段,具有饱满的笋芽,有较强的发笋及抽鞭能力;一般处于壮龄阶段(3-5年生),鞭色鲜黄,鞭芽饱满,鞭根健全,因而容易栽活和长出新竹、新鞭。老龄(5年生以上)的竹子,不宜作母竹。因为老竹必连老鞭,鞭色黄棕或深棕,鞭芽不齐(多数腐烂),鞭根稀疏,不易栽活。有的虽能栽活,但因竹鞭上活芽不多,出笋、行鞭和成林都较困难。
造林母竹不宜过粗,粗大的母竹易受风吹摇晃,不易栽活;过细的竹子,往往生长不良,也不宜选作母竹。根据经验,毛竹母竹径3-6厘米左右为宜。造林母竹应该生长健壮,分枝较低,枝叶繁茂,竹节正常,无病虫害。有人认为,母竹节子越密越好,其实并不如此,因为节子太密是母竹生长不良的表现。可在竹林中选定合格母竹,并在竹秆上作标志(涂石灰水),以便组织力量挖掘母竹。
不同地区气候,毛竹的生长情况有所区别。毛竹一般在3-5月出笋成竹,6-7月新竹生长旺盛,8-10月行鞭排芽,11月-翌年2月竹子生长较缓慢。所以,冬季和早春(即11-2月)是毛竹造林的适宜季节。由于毛竹分布和引种地区辽阔,各地气候条件差异较大,造林季节也有所不同。毛竹分布的中心区,冬季和早春,除严寒天气外,都可造林。毛竹分布和引种的北区,冬季气温低,雨量少,空气湿度小,蒸发量大。这时栽植母竹或竹苗,往往竹叶会失水枯死,成活率不高。所以,在北区毛竹造林,最好在早春2月为宜。在南区,冬季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高,母竹或竹苗生长缓慢,或处于“休眠”状态,这时造林成活率较高。总之,在竹笋出土前20-30天造林成活率较高。
毛竹主要用移竹方式造林,也可采用实生苗或移鞭方式造林。每种方式种植密度有所不同。
1.移竹造林:毛竹笋用林移竹造林的栽植密度一般为600株/公顷左右(4×4米),若就近取母且母竹来源充足,可加大栽植密度至900株/公顷(3×3.5米),以促进早日成林满园。如果资金或母竹来源不足,也可栽500株/公顷左右(4×5米)。栽前将腐熟猪牛栏粪或饼肥加适量复合肥拌土填入栽植穴内,再回表土踩实,放入母竹,使母竹宿土团略低于地面为宜。注意保持竹鞭入土平展,深度均匀,来鞭靠壁,去鞭先端留有余地,以利鞭芽发展。竹杆可顺其自然,不必直立。“栽松不松,栽竹不实”,壅实土壤,不可在鞭上方踩踏,防止损伤笋芽。母竹宿土上方覆土5~10厘米厚即可,使竹基周围略高出地面浇透定根水,竹基盖草。粗大或歪斜母竹要扎架支撑,防风刮摇动,伤害“螺丝钉”。栽后久旱不雨要定期浇水。栽值2~3年内,每年松土除草2次(5~6月,9~10月)或间种农作物(以豆类为好),实行以耕代抚,护笋养竹,禁止挖笋和猪、牛等牲畜进入林地,适当施肥(在新竹周围沟施或穴施)。
2.实生苗造林:由于毛竹种子难得,生产中很少采用这种造林方法。通常取2~3年实生苗上山造林,在起苗时,剪去一半顶梢和枝叶以减少竹苗蒸腾,要求竹苗带一定长度竹鞭和适当宿土。毛竹实生苗常采用丛状栽植,4~6株苗/丛,栽植密度为600丛/公顷(4×4米~3×3.5米)。栽植方法同移竹造林。
3.移鞭造林:此法常在母竹不足或资金缺乏的情况下采用。在生长正常的毛竹林中,挖取2~4年生,生长健壮,鞭芽饱满(最好带有冬笋)的黄色竹鞭,截成0.8~1.0米长鞭段,起鞭时注意不要撕裂和损伤鞭芽,保留3~5个健壮饱满芽。运输中注意保持竹鞭潮湿。栽植密度900~1050穴/公顷(3×3.5米~3×3米),栽植时每穴或沟内施入腐熟农家肥和复合肥,并与土拌匀,置放竹鞭,保持鞭身平卧和笋芽芽尖朝上,覆土壅实,鞭上盖土厚保持在10厘米左右,适量浇水,覆盖稻草,穴周围和沟两侧开排水沟,防止雨季积水烂鞭。栽后注意定期适量浇水。当年春夏发笋出土后,选择保留粗壮竹笋1~3支/穴,其余竹笋及时去除,以保证新竹质量。当新竹展叶时,剪去梢头,留5~7盘枝叶,并适当追肥。
不同地区气候,毛竹的生长情况有所区别。由于不知道您的具体信息,我们在此无法给您确切的回答。建议您及时联系当地农技部门,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你具体的指导。
以上内容和建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