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申德林)
六月份是渔业生产比较繁忙而重要的季节。常规养殖品种的人工繁殖业已结束,有的热带品种还在进行繁殖,渔事活动主要是抓好鱼种培育,热带鱼的人工繁殖,饲养管理,鱼病防治等。
1、鱼苗下塘培育夏花。
将孵化3—4天的鱼苗(即“水花”、“毛籽”)经过20—30天的精细管理,养成3—4厘米的小规格鱼种—夏花(即“火片”),此过程即为夏花培育。要育出优质夏花,必须注意选好鱼苗塘,严格清塘、消毒,施足基肥,培养浮游生物,为下塘的鱼苗准备充足的天然适口饵料。培育夏花的方法有施肥培育、豆浆培育、草浆培育、肥料与豆浆综合培育、化肥培育等。鱼苗的适宜放养密度为每亩12—15万尾。
2、夏花培育大片鱼种。
将夏花经过4—5个月的培育,达到10厘米以上的鱼种的过程,称为鱼种培育。秋天出池的称为“秋片”,冬天出池的称为“冬片”,第二年春天出池的则称为“春片”。大片培育分为单养和混养两种方式,一般为以一种鱼类为主适当搭配其它品种的混养模式培育鱼种。可根据品种、要求出池规格、池塘条件等因素确定夏花投放密度,一般情况下,每亩池塘的夏花放养量为5000—15000尾。
3、热带鱼人工繁殖。
淡水白鲳、巴西鲷的人工繁殖一般安排在5月底六月初。此时,自然水温稳定在22--25℃,热带鱼苗的孵化可正常进行。用于繁殖的淡水白鲳应是三龄以上的鱼,体重应在3公斤左右,巴西鲷应在三龄以上,体重1--1·5公斤,雌、雄比1∶1·5--1∶2,可用马来酸地欧酮(DOM)、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等作催产药物进行人工繁殖。
4、饲料投喂与日常管理。六月水温较高,鱼、虾摄食强度加大,要增加投饲量。随着投饲量的加大,水质逐渐变肥。要注意水质的监控和管理,每隔5—7天适当加些新水,水质过肥要换水。
5、鱼病防治。
每年的六—九月是鱼、虾、蟹病害高发期,六月是鱼病流行的起始阶段,要特别注意预防养殖品种可能发生的各种疾病。要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定期投喂添加防病药物的饲料,不喂霉烂变质的饲料,及时清除残饵,保持养殖水体清洁,发现病鱼、病蟹进行隔离,并正确诊断,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