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抗8号是中国农科院中农农业技术公司(电话:010-62144633)科研人员以大铃抗虫棉中棉1138为母本,以转B.t基因抗虫棉岱字棉20为父本,并用后者作轮回亲本回交转育后,又注入胰蛋白抑制基因后选育出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
一、特征特性。双抗8号全生育期127-130天,属中熟偏早品种。株高1-1.5米,生长势强,茎杆粗大,根系发达,耐肥、抗倒、不早衰。结铃性强,成铃率高,结铃集中。高抗枯萎病和黄萎病,经3年抗病对比试验,抗病性优于中棉12和鲁棉18等。特大棵架,喜大肥大水,在一般水肥条件下栽培,单株结铃50-80个,高肥水稀植栽培单株结铃可达100余个,最多达216个,单铃重6.0-6.3克,为抗虫棉中特大铃品种。籽指10.3克,衣指7.5克,衣分40.5%,绒长30毫米,色泽白,吐絮畅,棉花品质达国家优质棉标准。该品种极适宜同小麦、大蒜、马铃薯、西瓜、辣椒等经济作物间作套种。营养枝结铃性强,赘芽易形成亚果枝和亚果,整个生育期可以只打顶尖,不修枝打杈,是规模简化种植抗虫棉的最理想品种之一。
二、产量表现。在1997-2001年参加华东、华北6省市抗虫棉区试中,五年产量均位列前茅。2000年在全生育期不防治棉铃虫的条件下,双抗8号的皮棉和霜前皮棉每亩产量分别为117.4公斤、108.6公斤,分别为抗虫对照品种新棉33B的175.3%和178.4%,居17个参试品种之首。2001年由我所牵头,分别在山东定陶、成武、巨野、利津等地组织大面积示范种植6公顷、12公顷、18公顷、平均亩产皮棉和霜前皮棉137.5公斤、128公斤,其中在巨野营里乡1.2公顷,平均亩产皮棉151.89公斤。2002年在山东单县种植21公顷,在整个生育期只防治2次蚜虫和红蜘蛛,采取只打顶,不整枝打杈的粗放型管理条件下,亩平均产皮棉150.75公斤,其中0.4公顷高产田,亩产皮棉223.04公斤(折籽棉576公斤)。
三、栽培要点。该品系适宜春播和麦套种植。宜采取稀植大肥大水方式栽培。一般肥水田块,每亩栽植2000-2200株,高肥水田块,1600-1800株。可采取5-6:1式麦棉套种,1:1式瓜棉套种,1.2-1.5米一带的蒜、洋葱或马铃薯与其套种。施肥应施足底肥,重施花铃肥,提前施好盖顶肥。要在初蕾期即开始采取轻控、勤控、化控措施,防止徒长。规模种植可不整枝或轻整枝,少打杈或不打杈。
(来源:《农技服务》200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