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肉狗。俗话说:“今冬狗肉补,明春打老虎”。“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说明狗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在中医中,狗肉具有安五脏、逆气轻身、宜肾补胃、暖膝壮力、补五痨七伤、补血填精髓等特殊功效,广为世界华人和东南亚地区人民的喜爱。据我国市场测算,每年狗肉缺额约为7000-10000吨,国际市场也十分看好。但由于我国多年来一直处于规模小、技术低、疫病多的低水平饲养,加上不重视良种以及品种退化,故在狗肉的生产数量上都满足不了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肉狗饲养生产设备比较简单,投资不多,饲料来源容易,饲养成本低,管理也不复杂,只要达到一定规模,经济效益是相当丰厚的。然而,根据我国的实际状况,要想得到稳定持续的发展,关键在于防止疫病的发生和品种退化。
2、肉鸽。鸽肉属高蛋白(22%)、低脂肪(1%)食品,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人体吸收率达95%以上,对健身滋补有益,故有“一鸽胜九鸡,无鸽不成席”的美誉。近年来,我国肉鸽生产虽然稳中有升,但仍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仅港澳市场就年缺1000万-1500万只,且以白羽王鸽最受欢迎。
3、兔。近年来养兔业比较稳定。由于兔毛的保暖性比羊毛高31.7%、比棉花高90.5%,广为人们喜爱,其国际市场贸易量已达1.2万吨,故长毛兔生产仍有一定的空间。
兔肉是优良的高蛋白(20%)、低脂肪、低胆固醇(69毫克/100克)食物,且所含赖氨酸与色氨酸均高于其他肉食品,故被誉为“保健肉”。然而,我国的年人均兔肉消费量仅216克,远低于法、意等国的3-5千克,内销潜力极大。据WHO(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未来兔肉的消费量将占全部肉类消费的30%,大力发展兔肉生产将是21世纪为人类提供优质肉食品的一条捷径。总的看来,我国养兔业的发展空间相当宽广。
至于貂、狐、貉等毛皮动物饲养,由于我国高档毛皮内需十分有限,在国际裘皮市场上又因质量低而缺乏竞争力,加上技术、饲料和规模等跟不上,故在近期内不会有转机。特禽中的鸵鸟、蓝孔雀、七彩山鸡、乌骨鸡等,其肉虽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和营养值高等优点,但毕竟我国生活水平较低,内需有限,仅限于餐馆和特殊对象食用,而国际市场也一时难以拓展。我国存在的问题与应采取的对策
1、根据特种养殖的特点,要保证其持续发展,使之在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上得到较大的提高,以适应内需外销,进行体制性改革是关键,也是加入WTO后必须走的一步。即开放私有制家庭农场式、规模化生产模式,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竞争能力。政府职能部门只负责防疫、检疫和照章纳税等监督执法工作。
2、建立健全行业协会组织,明确其为会员服务的宗旨,诸如制定技术标准、协助引种育种、组织技术信息交流咨询、组织产品营销竞拍等。协会的运作费用可由会员费和服务费等提供,但应防止从中另谋私利,以树立信誉和权威,这在我国当前尤为重要。
3、特种养殖的效益来源于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知识就是力量。因此,应该大力提倡业主为了自己的事业发展将人送出去深造,再回来接班创业,尤如国外一些大型家庭农场成规模化发展,才能有竞争优势和保障。
4、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困扰我国特种养殖的另一个问题仍然是品种退化和疫病泛滥。引进的良种很快就退化,失去原有的生产性能,再加上我国的保种育种力量十分不得力,造成了恶性循环的局面。造成疫病泛滥的原因比较复杂,究其关键在于政府职能部门监督、执法不得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私枉法屡见不鲜;再加上形形色色的未经国家审定的中试生物制剂的流通使用,免疫失败时有发生。据此,国家应强化对种源的管理,加强兽医监督力度,以及督促完善中试生物制剂的研制和尽快进行审定,禁止不符合标准的中试制品流通使用。
5、多的来由于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和保护环境的法规不配套,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同时也改变了特种动物的生存与生长环境。因此,大力宣传“生物安全”的意识显得十分必要,强调环境因素在疾病防制中和保障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政府各级兽医卫生防疫部门要花力气指导,帮助养殖场(户)做好防疫、卫生消毒工作,迟可能地减少对水源、空气和场地等污染。
摘自《中国禽业导刊》200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