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克服速富的心态。目前,许多所谓的特种动物养殖公司、养殖基地或原种场的宣传广告铺天盖地。有的宣传"养一组獭兔,年获利万元";有的保证"养1亩田的水蛭,年收入4万元";还有的宣称"养蜗牛好赚钱,一年10万不用愁";更有甚者说"当年养蝎300只,年创利50万"……好象饲养特种动物就是拣黄金,据笔者调查,一般农户饲养1只优良母蝎,就算饲养、繁殖和管理都不出问题,年效益约为7元左右。饲养300只,也才2000元左右,何来年养蝎300只,获利50万的暴利呢?说穿了,他们就是利用农民追求速富的心理来达到炒种牟取暴利的目的。虽然特种养殖业确实经济效益较高,但其价格仍要受到市场规律的约束,一旦产品生产过量或销售渠道不畅,价格下滑是必然的结果。要以规模求效益,不要企求饲养某一动物就能在短期内发家致富。
二要克服"一学就会"的速成心态。现在,有不少的广告宣称"饲养××,一学就会",又保证"培训三天,技术过关"。好像搞特种养殖业比吹气球还容易。其实,任何一种特种动物都有其特殊的养殖技术,绝不是给一个窝、丢一点饲料就能养好的。例如,饲养蝎子,确保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饲养成败的关键,否则成活率只有10%-20%。不少农民养蝎亏血本,原因就在这里。只有自己已经基本掌握主要饲养技术,又有专家指导,才有可能养好。如果自己对某一特种动物养殖技术种无所知,就绝对不要随便引种饲养。
三要克服当"二炒手"发财的心态。笔者近年调查发现,在众多养殖专业户中,有一部分人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卷入了"炒种"或"倒种"的恶浪之中。他们与炒种企业签定合同,成立所谓"分公司"、"代理商"或"收购站(点)"成为某一地域炒种企业的代表,把炒种企业或自己饲养的动物高价卖出,再把农民饲养的动物及其产品低价收购,最后再转手卖给别的农户,这种转手炒卖的动物,往往更是品种混杂、繁殖力低、疫病繁多且价格昂贵,坑农害农。
(来源:《当代农业》2002.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