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玉米收割机价格战将趋白热化

时间 : 07-14 投稿人 : 诚诚 点击 : 加入收藏

上半年,我国农机市场除插秧机、履带式全喂入谷物联合收割机以及一些小众产品出现快速增长外,拖拉机、农机具、轮式全喂入谷物联合收割机等大众产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而年初被看好的玉米收割机市场同比出现较大幅度滑坡。玉米收割机价格战将趋白热化,具体来了解一下:

玉米收割机价格战将趋白热化 | 养殖赚钱项目

  
业内人士预计2016年下半年玉米收割机市场不容乐观,或将呈现小幅下滑的态势。市场需求量或将在8万台左右徘徊。市场需求结构将呈现以下特征:自走式收割机市场依然占据主流;背负式收割机市场继续下跌;籽粒收割机将在部分区域发力,尤其是黑龙江市场,或将迎来转机;摘穗自走式收割机仍为市场主流机型,但两行自走式收割机将出现小幅滑坡;三行机增长势头不再,或将出现大幅度下滑,但其占比依然较大;四行机将继续增长,将成为市场主流。
同时,2016年下半年玉米收割机市场的竞争将进入白热化阶段。一方面,大品牌迫于库存压力,将降价促销,以价换量,价格战将贯穿市场始终;另一方面,产品性能的可靠性、舒适性、外观、服务等各种因素将决定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位置。

玉米收割机价格战将趋白热化 | 养殖赚钱项目

我国玉米收割机市场正处于急剧的转型升级过度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扩张与收缩同在。综合分析,下半年我国玉米收割机市场既有利好因素,也有利空因素。
利好因素
刚性需求依然存在。玉米收割机市场与小麦、水稻收割机市场最大的不同就是刚性需求空间依然较大。2015年我国玉米机收水平不足60%,保有量只有36.4万台,仅为谷物联合收割机的30%,由此决定了玉米收割机市场刚性需求依然较大,其产业正处于成长期。
政策红利将继续推动市场发展。玉米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机收依然是薄弱环节。2015年农业部发布的推进全程机械化文件中,玉米收割环节依然是政策扶持的重点。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成为消费主力。随着土地流转的加速推进,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逐渐成为市场的消费主体。
未来的市场将诞生新动力。下半年玉米收割机市场的新动力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丘陵山区市场开始发力;新机型的拉动,需求转型升级或将成为玉米收割机市场的主要驱动力,即由摘穗到籽粒收获;降价促销拉动。
更新需求将成为稳定市场的重要力量。玉米收割机市场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市场保有量已今非昔比,更新需求将成为拉动市场的重要力量。
利空因素
玉米价格下跌,玉米播种面积缩减。2015年11月份,农业部下发了《“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镰刀弯”地区玉米面积调减5000万亩以上,计划2016年调减1000万亩以上。玉米种植面积的调减,势必会影响到玉米收割机的产销。
国家政策扶持向其他环节倾斜。“缩范围、降定额、促敞开”九字补贴方针决定了我国农机补贴政策正在调整,一是将进一步向农机化薄弱环节倾斜,譬如油、糖料作物;二是将向大型农机具倾斜,譬如深松机具、大型秸秆还田机具、复式作业机具等;三是随着全程机械化的推进,烘干、植保等环节将成为补贴重点关注环节。凡此种种,都将降低玉米收割机的补贴额度。
转型期带来需求“空窗期”。从我国玉米收割机行业的产品现状看,自走式玉米收割机产品的品质依然不高,产品升级尚有较大空间,此其一;其二,一些较为成熟的传统市场需求正由摘穗向籽粒转变,但籽粒收割机依然停留在市场导入期;其三,传统市场需求降温,新兴市场尚待培育。尤其是适应丘陵山区市场需求的产品。

玉米收割机价格战将趋白热化 | 养殖赚钱项目

内生性需求有所降低。我国玉米机市场的黄金期已经结束,黄淮海、黑龙江、内蒙古等过去拉动市场的关键区域,玉米机收水平均已达到较高水平,内生性需求下降。
政策因素的影响。一是国二国三切换将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切换时间延长并不能完全解决企业的库存压力,消费者一则担心购买配置国二发动机的库存机型拿不到补贴,二则担心国三发动机与整机匹配性与适应性,这些都将制约市场的销售。二是单台补贴额度下降,对消费者购买形成较大冲击。三是许多市场的补贴资金不足,对市场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总之,下半年玉米收割机市场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发展环境。
市场需求将呈现新特征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预计下半年玉米收割机市场不容乐观,或将呈现小幅下滑的态势。市场需求量或将在8万台左右徘徊,市场需求结构将呈现以下特征:
自走式收割机市场依然占据主流,背负式收割机市场继续下跌。籽粒收割机将在部分区域发力。摘穗自走式收割机仍为市场主流机型,但2行自走式将出现小幅滑坡;3行机增长势头不再或将出现大幅度下滑,但其占比依然较大;4行机将继续增长,将成为市场主流。
同时,下半年玉米收割机市场的竞争将进入白热化状态。一方面,大品牌迫于库存压力,将降价促销,以价换量,价格战将贯穿市场始终;另一方面,产品性能的可靠性、舒适性、外观、服务等各种元素将决定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位置。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