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是一种文体,那么离骚中的离是什么意思?
谢谢题主的提问。关于《离骚》篇名的含义,一直以来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个人比较倾向于司马迁的解释。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把离骚解释为“离忧”:“离骚者,犹离忧也。”离,是遭受的意思。离骚就是遭受忧愁。
希望能对题主和感兴趣的朋友有所参考。
“离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屈原写的诗篇称为《离骚》?
“离骚”是一种情绪,一种在离别之际哀伤的情绪。“离”是离别之意,“骚”是当时楚国的方言,有忧愁之意。
后来,由于《离骚》太有名了,水平太高了,以致于所有的楚辞都可以用“骚”字代替,就出现了“骚体”这个概念,代指楚辞。
再后来,代指《楚辞》的“骚”,跟代指《诗经》的“风”相结合(《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的文学性最强,所以后来人们就以“风”代指《诗经》),就将《诗经》和《楚辞》合称“风骚”。开始,“风骚”专门指文人墨客以及他们的作品,后来不知道怎么就开始被人用做形容不正经的女人了。
为什么屈原会写下这么一首长诗?为什么这首诗被命名为《离骚》?《离骚》这首长诗,是用楚国祭神的传统语言,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一个半人半神的主人公的经历。屈原借此来对个人的情感进行抒发,用其高贵的姿态,去迎战当时所有人的猜疑和妒忌。
比如,《离骚》开篇就从自己显赫的家世讲起: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我是高阳大帝的后人,伯庸的儿子。我是寅年寅月出生的。我爸爸觉得我出生的时辰很不凡,所以给我取了很好的名字。我的名叫正则,我的字叫灵均。
“正则”和“灵均”,分别影射了屈原自己的名和字。
《史记》记载:“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这就是说,屈原的名字叫“平”,和楚王同姓。
我们都知道,楚国的王室姓“芈”,前几年有一部电视剧《芈月传》中的芈月,就是楚国的公主。
那么,为啥屈原不叫芈原呢?
这是因为,古代除了“姓”之外,还有“氏”。如果将姓比作一个人的根目录,那氏就是人的二级目录。
楚国的芈姓分为了很多氏,如熊氏、屈氏、景氏、昭氏,都是楚国的大股东。
古代男女有别,男子以氏为重,女子以姓为重,所以屈原没有成为芈原。屈原,名平,字原。我们今天所谓的“名字”,在古人那里分别指“名”和“字”。
在古代,贵族的小孩子会先有名,在成年礼上被父亲请来的嘉宾取字。一个人有了字,就表示他已经成年了,所以成年人的社交礼仪里边,需要称呼别人的字,直接称其名是有失体统的。
《尔雅》中有一句“大野曰平,广平曰原”,屈原的名和字应该都出自这里。古代注释家有考证,认为“正则”和“灵均”就是对“平”和“原”的隐喻。
屈原介绍了自己显赫的家世后,又用江离、辟芷和秋兰这些美丽的香草来说明自己重视仪表: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在一阵悲秋情绪过后,屈原笔锋一转,说出了当今制度已经烂了——“秽”,需要尽快改变。谁来推进这变革呢?“我”愿骑着骏马飞奔,在前方给大家开道: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接下来的内容就是赤裸裸地针对时政了,说朝廷里都是些鼠目寸光的守旧派,我在楚王面前费尽了苦心,也费尽了口舌,楚王非但听不进去,反而信了谗言,对我大发脾气。我该怎么办呢?没错,直言进谏必然会为自己招灾惹祸,但我顾不了这么多了。
然而,我原本已经和楚王约好了要开始变法,但在和关键时刻,他却突然变卦了。我并不怕被楚王疏远,只是为他的屡屡变心感到悲伤。
而后,屈原又举了香草被杂草淹没的例子,暗示忠臣和奸臣两种道德取向,说自己喝的是朝露,吃的是落花,为了保持纯洁,就算面黄肌瘦也无所谓。
接下来说,又说自己愿效法前贤,尽管不被世人理解,也要走一条光荣的荆棘路。无论遭受怎样的挫败,只要坚守信念,“虽九死其犹未悔”。
后面,简单来说,就是屈原说自己很想改变这个糟糕的社会,但楚王身边那些鼠目寸光之人嫉妒我,挑拨我和楚王之间的关系,结果楚王把我赶走了。
楚王言而无信,对不起我!我很落寞,但即便是死,我也要保持高洁的姿态,不会改变我的初心。别人劝我不要这么耿直,我不听,我对我对我就是对。算了,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看。一位中年英雄的奇幻漂流就这样开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到天上转了转,却发现天界也和人间一样黑暗。不如找美女谈谈恋爱好了。但那些有名的美女,要么太轻佻,要么我找不到合适的媒人来说合。有人劝我到外国发展,嗯,有道理。树挪死,人挪活,我就走吧。但是,我就是舍不得家乡啊。我能怎么办呢?
同胞们都不懂我,我还留恋什么?既然无法施展抱负,那我就去死吧。
《离骚》的创作背景是屈原被楚怀王冷落之后,秦国连番使用诡计,让楚国吃尽了苦头,最后连楚怀王本人都死在秦国了。
后来,楚顷襄王依旧亲小人、远贤臣,还把屈原流放了。屈原走到江边,在心力交瘁中披发行吟了这首千古《离骚》。
屈原“披散着头发”吟诗,还开创了中国传统上的一个经典造型:因为贵族的头发总是要规规矩矩扎起来的,所以贵族“披发”是一种高调的挣脱束缚的姿态。
屈原在披发行吟的时候,江边有位渔夫认出了他,问他缘故。屈原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渔夫却说:“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渔夫的意思是:如果你是高人,就应该懂得随大流。
屈原又回答说,自己爱干净,与其在肮脏的环境里苟活,不如干干净净地去死。说完,他写了一篇《怀沙》,然后真的在汨罗江怀沙而死了。所谓怀沙,其实是怀石,也就是说,屈原是抱着一块石头,跳江而死。
因此,屈原之所以创作这么一首诗,就是在抒发自己离别之哀伤,离的是故国,别的是理想,所以它被叫做《离骚》。
据《楚辞·渔父》的记载,渔夫在听完屈原“不愿意在污浊的环境中苟活”的解释之后,笑一笑就划船走了,懒得再费口舌。他还边走边唱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渔夫的意思是说,人要适应环境,水清就洗头,水脏就洗脚,心态很重要,不能一根筋。
渔夫的话,是不是听上去很有道理?而且还很耳熟?
是啊,从小我们就被人教育,“要学会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去适应你”。而且,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并美其名曰“这就是人的成长”。殊不知,这是我们的认知、价值观被社会意识形态化的解释体系垄断后的结果。
在这样的解释体系下,我们大多人都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生存是第一目标,然后是物质需求,物质需求满足后,才能谈精神的需求。
马上都要吃不上饭了,谁还去在乎什么站着,还是跪着?
就这样,那些善于投机取巧,处世圆滑的人,我们更愿意称之为成熟的人,而屈原这种既受不起挫折,又有精神洁癖的人,经常被人讥讽为“幼稚”。在今天,有志青年的好榜样里,哪里还会有屈原的名字呢?
END
本文为达文有话说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屈原的《离骚》,从字面怎么理解?
一、屈原的《离骚》的意思是——旧解释为遭忧,也有解作离愁的;近人或解释为牢骚。 据司马迁的解释:“离骚者,犹离忧也。”(《史记·屈原列传》)班固在《离骚赞序》中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 这是关于“离骚”的第一种解释,即“离”释为“遭”,因为“离”通“罹”,也就是遭受忧愁的意思。 东汉王逸的解释则有所不同,他认为:“离,别也;骚,愁也。”(《楚辞章句·离骚序》)那么“离骚”就是离别的愁思的意思。 第三种解说,近世学者有人考证“离骚”是“劳商”的转音,劳商是古代楚地的一种歌曲名。《楚辞》中本来就有用古歌曲为篇名的,如《九歌》《九辩》等,那么“离骚”也就是楚国古乐的曲名。各说自有其道理,后人可任择一说从之。 二、作品简介: 《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全篇373句,2400多字。每每读过这篇宏伟壮丽的长诗,我们都会强烈地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震撼人心的力量。诗人对危在旦夕的祖国命运的焦虑,对祸国殃民的群小的憎恨,对自己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的痛苦和怨愤,皆在诗中如雷电般地迸发出来,炽烈的忠君爱国之情回荡在字里行间。 从总体上看,《离骚》全篇可分为两大部分。在前半部分中,诗人陈述自己的出身、美好的品德和才能,以及由此遭到的重重迫害和打击。诗的后半部分则描写诗人遭到排斥后上下探索出路的经过。 三、作者简介: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魂"。 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离骚别愁的意思?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我国古代四个中最长的抒情诗。这首诗中,诗人的崇高理想和炽热的爱国热情,迸发出异常灿烂的光彩,使这首浪漫主义杰作成为传颂千古的爱国主义的诗篇。
但是,对“离骚”二字的解释,历来却说法很多,这种分歧自汉代以来就有了。首先对“离骚”作出解释的是司马迁,他认为“离骚”的意思就是离忧。他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王逸则把“离骚”解释成“别愁”。《离骚》汉代又称之为《离骚经》,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对《离骚经》作出的解释是“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已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讽谏君也。”王逸把“离骚”解释为“别愁”,司马迁解释为“离忧”,其实相去不远,两说是较为接近的。
班固对“离骚”二字作了另外的解释,他在《离骚赞序》中解释“离骚”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班固认为《离骚》是屈原抒写自己遭受忧患的诗篇。与班固看法相同的还有颜师古,他认为《汉书·贾谊传》作注说:“离,遭也;忧动曰骚,遭忧而作此词”。
屈原和离骚有什么区别?
答案:屈原是我国伟大诗人的名字,离骚是一首诗的名字,是屈原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