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土壤出现“南酸北碱”现象的原因分析

时间 : 12-28 投稿人 : 青曼 点击 :

高中地理土地盐碱化形成的原因及措施有哪些?

土地盐碱化不仅对粮食收成不好也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那么土地盐碱化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都有什么呢?

土壤出现“南酸北碱”现象的原因分析,高中地理土地盐碱化形成的原因及措施有哪些 | 养殖学堂

1土地盐碱化成因

土壤发生盐渍化的原因有四个:

一是在土壤中积聚的盐分不能被淋洗到地下水中去,而是在土壤表层积累;

二是保护地往往经常灌溉,土壤长期处于湿润状态,作物生长旺盛,土壤水分的蒸发量和作物的蒸腾量都很大,促进了盐份向土壤表层积累;

三是超量施肥增加了土壤盐分含量,尤其是氮肥的酸根离子过量,使土壤酸化,又活化了一些阳离子,这些酸根离子和活化了的阳离子随水运动而聚集于土表;

四是多年连作形成的特殊环境,使有益微生物活动受到限制,而有害的细菌却活跃起来,使有益微生物活动受到限制,而有害的细菌却活跃起来,破坏了土壤微生物和无机养分的自然平衡,影响肥料分解。

2土地盐碱化的治理措施

一、改良水利

主要从灌溉、排水、放淤、种稻和防渗等几个关键管理入手。

二、改良农业措施

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作、套种等方面进行操作,加强农业管理,尽量合理化种植。

三、生物改良

种植耐盐碱的植物,或者是种植牧草、绿肥、造林,尽可能的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四、化学改良

采用化学改良的方法,见效相对较快,但是并不是长久之计。化学改良主要采用施入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化学物质来进行改良。

这四种方法各有各的好处,而且每个地区的盐碱地情况也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具体如何操作,采用何种方式,要结合当地的耕作条件以及土壤盐碱化性质来进行。

3土地盐碱化有什么特征

土地盐碱化,是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土地一旦盐碱化,将不适合大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生态系统将遭受破坏。

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中国盐渍土或称盐碱土的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总面积约1亿hm2。

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盐碱土的可溶性盐主要包括钠、钾、钙、镁等的硫酸盐、氯化物、碳酸盐和重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一般为中性盐,碳酸盐和重碳酸盐为碱性盐。

为什么交换性钠离子是北方土壤碱化的主要原因,而交换性铝离子是南方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

土壤中的酸包括活性酸和潜性酸,南方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铝离 子,而土壤的酸性由交换态的氢离子和铝离子等离子决定。

当这些离子处于吸附态时,潜性酸不显示出来。当它们被 交换入土壤溶液后,增加其氢离子浓度,才显示出酸性来。是可逆的过程。土壤吸收性复合体接受了一定数量交换性 氢离子或铝离子,使土壤中碱性(盐基)离子淋失,导致土壤酸化。

为什么耕地用黄河水长期灌溉会形成盐碱地?

为什么耕地用黄河水长期灌溉会形成盐碱地?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直接将土地盐碱化归咎到引黄河水灌溉是不正确的,因为盐(氯化钠)是地球上广泛存在的一种物质,江河湖海甚至是地下水等都有盐分,只不过是含量有高有低而已,例如波罗的海属于半咸水水域,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它是由于纬度较高蒸发量较小、海域封闭与外海水体交换较少以及河流汇入等因素造成的。

那么既然说形成盐碱地的“罪魁祸首”不是黄河水,那又会是什么呢?在这里小地先来讲一下古代井盐或海盐晒制技艺。

由于古代科技水平不高,生产力较为低下,对于自然的索取通常是靠最原始的方法,即便是一日三餐所需的食盐也是将井水或海水装在器皿(石槽)中并放在太阳底下暴晒,待水分蒸发完之后就会有盐渍,将这些盐渍收集起来就是古代集市上流通的食盐。

盐碱地的形成其实与古代晒盐的“工序”类似,华北平原、河套平原等地就如同一个个巨大的“晒盐场”,由于这些地区降雨量偏少,引入黄河水灌溉以后,这些被引来的水基本上没有通过地表径流流出,而是一部分被蒸发掉,另一部分则补给了地下水,这样就造成了水中所含的盐分长期在同一个区域积累,而地表土地盐碱化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方面由于气温偏高、降雨量较少,经过漫灌的土壤水分快速被蒸发掉,水中的盐分在原地不断积累,另一方面由于大水漫灌等粗放式的灌溉使得地下水位上升,随着地表水分的不断蒸发,地下水通过毛细作用将盐分带到地表,最终形成了盐碱地。

总结:盐碱地的形成与气候环境(例如降雨量、气温等)、灌溉方法等都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对于华北平原、河套平原等地本来就存在降雨量偏少且春季升温快、易出现春旱而言,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利用科学有效的灌溉方法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土地盐碱化。

农村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为何会酸化,有什么危害,该怎样治理?

农村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农作物对养分过度消耗,施肥、施药不合理以及有机质补充不及时都会导致耕作土壤的酸化。土壤的酸化会影响农作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降低肥效,产生毒害作用。可通过增施有机肥,施用生石灰等农业措施对酸性土壤进行治理。

先来了解一下土壤的酸化

土壤酸化就是自然和人为等原因,造成土壤PH下降,酸性增强,使土壤出现不利于人们耕作的退化现象。主要原因还是我们在日常耕作时土壤利用不当引起的。

我们种植农作物,过分追求产量,从而导致土壤养分过度消耗,这就导致我们耕地的营养物质出现相对短缺,但是我们在生产中不注意耕地的休养生息及轮作,从而导致土壤贫瘠越来越严重,造成贫瘠的土壤酸性就逐渐增强。在农业生产中,我们长期施肥不合理,也会加剧土壤的酸化进程。当养分被过度消耗,我们种植在土壤里的农作物,因养分不足而出现植株矮小,抗病能力差。此时我们都会想到及时施用化肥来弥补土壤里不足的养分。但是,我们农民的施肥习惯还是以硫酸铵肥、氨肥及氯化钾肥等酸性肥料,这样就加剧了我们耕地土壤的酸化。而酸化会进一步影响我们种植农作物的吸收,农作物出现营养缺乏症状,我们会再次施入酸性肥料……。造成的结果就是我们种植农作物的耕地越来越酸化,而我们种植的农作物也越来越缺乏营养,就这样进入一个土壤酸化的恶性循环之中。当我们大量使用化学肥料,有机肥施入就相对减少,就会出现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另外,酸化的耕地土壤也会降低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但是有机质可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性,起到缓冲土壤酸碱性的作用,直接决定着土壤的调节与恢复能力。有机质含量的下降,使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受到阻碍,还可进一步加剧土壤的板结,从而进一步降低土壤的肥力。所以,这又是一个恶性循环。在农作物生产中,我们不可避免要使用到农药。但是农药的不合理施用会破坏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和多样性,这就阻碍了对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会进一步加速酸化进程。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如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以及煤炭、石油、汽油、天然气的燃烧会产生硫化物或硝化物,从而形成酸雨,淋溶进土壤加剧土壤的酸化。再来了解一下,酸化的土壤对农作物有哪些危害?

打个比方,土壤就好比人的胃,农作物靠土壤吸收养分,促进农作物茁壮生长。而人靠胃吸收食物中的营养,促进机体的健康运作。土壤酸化就好比人的胃出现了问题,吃的营养很多,但是就是不被机体吸收利用,仍然表现出营养不良症状。土壤酸化导致农作物养分缺乏也是这个道理。

人的胃出现炎症会影响机体对养分的吸收,土壤也一样,酸化的土壤会引起土壤出现板结,板结的土壤变得缺少氧气且坚硬,结构被破坏,致使农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受阻,既不能吸收更大面积的养分,根部呼吸减弱,有影响对养分的交换吸收。作物得不到养分的充分供应,生长发育受阻,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及品质。土壤酸化会使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活性降低、数量下降。比如,土壤酸化会降低土壤氨化菌及固氮菌的数量和活性,这就减弱了其氨化及硝化作用,使土壤有机质分解效率降低。算话的土壤还会滋生有害菌。如腐霉菌、丝核菌等致病的真菌,加重土传病害的发生。土壤的酸化,会增加酸性离子如铝和锰的在土壤里的溶解,使农作物出现相应的铝、锰中毒症状。酸性土壤的一价氢阳离子较多,会对其它阳离子产生拮抗,不利于其它阳离子的如钾的吸收和利用。那么,酸化的土壤,我们该怎样进行治理呢?上文也说明了土壤有机质对酸性土壤调节的重要性。所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是一个很重要也是很有效的办法。渠道是增施有机肥,可有效补充土壤里的有机质,促使土壤里的难溶物质转变为可溶的养分,以起到培肥地力的作用。取代常规的施肥习惯,增施碳铵、石灰氮及草木灰等碱性肥料,可有效中和土壤的酸性。这一点也许大家都想到了,就是施用石灰对土壤酸性进行中和,同时还可适当补充土壤中的钙元素。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施用石灰过量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土壤盐碱化,也会导致土壤的板结,使农作物吸收利用出现问题。所以,在施用石灰改良土壤的酸性时,应注意用量,还应与增施有机肥相配合施用。上文也提到,有益微生物会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所以,增施微生物菌剂也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增施微生物菌剂还可有效降解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使板结的土壤变得通透。在对土壤酸化的预防上,还可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精准确定土壤所需养分的种类和数量,降低酸性肥料的施用量。

总结,以上就是农村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为何会出现酸化、出现酸化的危害以及对酸化土壤治理措施的见解,希望对您有帮助。感谢阅读,我是三农参谋。

酸性土壤改良有妙招?

1、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其形成原因有: (1)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 (2)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 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 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则洼地水份蒸发后,即留下盐份,也形成盐碱地。 (3)在严重缺乏淡水的地区,如:西北黄土高原,由于淡水资源不足,与农业生产发展供需矛盾尖锐,采用低劣质水灌溉是人为造成的土地盐碱化的重要原因。 (4)无计划开垦荒坡地,滥砍乱伐,破坏植被,使裸露土壤的地表蒸发量增大,也易形成土地盐碱化。

2、盐碱地的分布: 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3、治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治理盐碱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 (2)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等); (3)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 (4)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 由于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