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瘟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部分发病鸭头颈部肿大,故群众把它称为“大头瘟”。鸭瘟发病迅速、传染性强、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严重威胁着养鸭业的发展。
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但在不同品种中,以番鸭和麻鸭最易感,北京鸭次之。在自然感染条件下,成年鸭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30日龄内的雏鸭较少发病。在其他禽类中,与鸭混养的鹅或与病鸭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的鹅也能感染鸭瘟,但很少造成广泛流行。野鸭、野鹅(加拿大鹅)、大雁等,通过人工接种均易感,而在自然界中,常为病毒携带者,无明显发病。鸡对鸭瘟病毒有较强抵抗力,即使鸭瘟流行时,鸡群绝不会发病。
鸭瘟的传染源主要是病鸭和带毒鸭以及潜伏期感染鸭,其次是其他携带病毒的水禽、飞鸟之类。这些带毒的禽类,特别是病鸭,很容易通过排出的粪便及其分泌物污染饲料、饮水、饲养工具等散播病毒。当健康鸭群与病鸭混群放牧,或间接食入污染的饲料时,均可感染发病,从而造成该病的流行。消化道感染是主要的传染方式,某些吸血昆虫也有可能是本病的传播媒介。
鸭瘟的发生与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秋鸭群的运销旺季,最易发病流行。据有关资料报道,在低洼多水的地区,由于水源污染,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较为严重。
当鸭瘟传入一个易感鸭群后,一般3~7天开始出现零星病例,再经3~5天陆续出现大批的病鸭,疾病进入流行发展期和流行盛期。整个流行过程一般为2~6周。如果鸭群中有免疫鸭或耐过鸭时,流行过程较为缓慢,流行期可达2~3个月或更长。
鸭子什么病用什么?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感染率可高达90%以上,死亡率在5%~75%不等。病菌易出现交叉感染,使疾病长期存在于鸭场内,严重影响鸭只生产性能的提高甚至危及其生命。患鸭精神委顿,食欲下降甚至废食,咳嗽和打喷嚏,眼、鼻有浆液性分泌物,拉绿色稀粪,头颈扭转,全身发抖,行走跛行,运动失调。预防:
1、搞好清洁卫生,保持空气新鲜。
2、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鸭群抗病能力。治疗方法福乐中后期浆膜炎的克星临床症状:精神沉郁,嗜睡厌食、缩颈、咳嗽、甩涕、痉挛、摇头、头颈歪斜、转圈、瘫痪,排白色、黄绿色稀粪。眼鼻部有粘液或浆液性分泌物。发病特点:1、肉鸭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达80%2、各品中鸭都易感染,1-8周龄的鸭都易感,尤其以2-4龄的小鸭最易感。无明显季节变化,一年四季均易发病3、本病是条件性疾病:污染鸭长的感染率可达90%以上,死亡率与环境条件差、饲养密度高、通风不良、其他疾病、应激因素有关
鸭瘟和鸭霍乱的区分,如何防治鸭瘟?
鸭瘟和鸭霍乱都是对养鸭业影响极大的烈性传然病,它们常常混合感染,症状又很相似,致使率很高。
鸭瘟与鸭霍乱的不同特点是:
鸭瘟仅限于鸭鹅,而鸭霍乱除鸭以外,也能感染鸡鹅,鸽,火鸡等禽类。鸭瘟病程较长,一般3一7天零星发病,再过3一5天大批感染,流行过程15一30天,死亡率90%以上。鸭霍乱病程较短,一般在感染后几小时成2天内死亡。雏鸭感染率极高,死亡在80%以上,成鸭为散发流行。
鸭瘟症状是流泪,眼睑肿胀,两腿不能站立发软,下痢,头颈肿大。
而鸭霍乱最急性则无症状突然死亡,而亚急性则食知欲停止,呼吸困难,口腔鼻孔流粘液或血水,不时摇头,很快死亡。
鸭瘟用抗菌素和磺胺类治疗无效。而鸭霍乱用上述药物治疗则效果显著。
防治鸭瘟最好的办法是接种疫苗。如果病鸭体温超过42.5度以上不能注射,应用“清瘟解毒散”大群拌料,“抗毒一120”饮水,连用3一4天,“鸭用多维素”全天饮用一疗程,再接种鸭瘟疫苗。
鸭子病毒性浆膜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病,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全身浆膜面发生纤维素性炎症为特征。主要侵害2-8周龄的小鸭,尤其是2~4周龄雏鸭,发病率高达90%,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输卵管炎和脑膜炎为特征。
(一)最急性:
1.粪便稀薄呈绿色或者黄绿色。
2.部分小鸭腹部膨胀。
3.背脖,两腿伸直呈角弓反张。
4.突然死亡。
二)亚急性或者慢性:
1.站立呈犬坐姿势。
2.前仰后翻。
3.斜颈、转圈、倒退。
患病鸭临床症状的轻重与感染强度、饲养环境、营养状况以及疫病并发情况有关。这些症状在病鸭群中有时单独出现,有时几种同时出现,有时全部出现。
解刨症状:
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输卵管炎、脑膜炎、气囊浑浊,有淡黄色干酪样物。
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采取合理的饲养密度,保证有足够大的运动场和活动水体,运动场必须松软平整,防止体外伤,
2、保持鸭群活动水域的清洁卫生,漂白粉(3PPM)泼洒水体杀菌消毒,经常用消毒水清洗料槽或泼洒运动场消毒,
3、对于严重污染的水体要换水。
4、对本病有效的药物是氟苯尼考和多西环素粉,也可以适当用于雏鸭预防性投药或治疗。
鸭子传染性浆膜炎如何预防和治疗?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鸭、火鸡和其他禽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目前我国各养鸭省区均有发生,发病率与死亡率甚高,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1、发病情况 本病每年各季均有发生,病死鸭主要以2~3周龄的雏鸭居多,死亡率差异较大,为5%-75%。据养鸭户反映,有的几乎每批雏鸭都发病,死亡率不是很高,但也有个别养鸭户的雏鸭死亡率高达70%以上。 2、临床症状 最急性病例无任何症状突然死亡。急性病例精神沉郁,缩颈嗜睡,嘴拱地,腿软而不愿走路或跟不上群,共济失调,不食或少食;眼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常使眼周围羽毛粘连在一起或脱落,鼻孔分泌物增多;粪便稀薄呈黄绿色,腹胀。濒死前出现神经症状,痉挛、摇头,背脖和腿伸直呈角弓反张,尾部轻轻摇摆,不久抽搐而死,病程一般为1~3天,幸存者生长缓慢。日龄较大的小鸭多呈亚急性或慢性经过,病程达1星期或1星期以上者,病鸭时有头颈歪斜,遇有惊扰时不断呜叫,颈部弯转90度左右,转圈、倒退、消瘦、呼吸困难,最后死亡。 3、剖检变化 主要是全身浆膜及内脏器官覆盖厚薄不均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尤其是肝脏覆盖1层灰白色纤维素性膜,易剥离,胆囊胀满,心包膜上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气囊混浊。个别病例出现纤维素性脑膜炎,跗关节有混浊的关节液,鼻窦有豆腐渣样渗出物。 参考阅读:鹅病防治 4、实验室诊断 以无菌操作取心血、肝及脑部病变材料,分别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上,置蜡烛缸内37℃培养24小时,可见鲜血琼脂平板上长出凸起、闪光、呈奶油状小菌落,不溶血;巧克力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突起、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半透明、微闪光,直径1.0-1.5毫米的菌落;麦康凯琼脂平板上菌落不生长。 液体培养可将菌落接种于厌氧肉肝汤中,37℃恒温箱培养24小时,可见菌液均匀混浊,表面无菌膜,管底无沉淀。采取24小时巧克力琼脂纯培养物进行生化试验,结果不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甘露醇、木糖、山梨醇;不产生硫化氢,不还原硝酸盐;VP试验和甲基红色试验均为阴性,尿酶试验阳性,接触酶试验阳性。取巧克力琼脂纯培养物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单个或双短小杆菌;用瑞氏染色镜检,可见两端浓染。 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可知,本菌对氯霉素、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高度敏感;对土霉素、链霉素中度敏感;对青霉素和四环素低度敏感。 综合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可对本病作出诊断。 5、防制 从我站兽医诊断室对病死鸭诊断结果发现,鸭传染性浆膜炎出现的频率较高,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给养鸭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发现该病,则应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控制,切断传播途径,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本病每年各季均可发生,以2-3周龄的小鸭最易感,l周龄以下和8周龄以上的鸭极少发病,因而在2~3周龄应注意预防该病的发生。 对本病的预防首先要改善饲养环境的卫生状况,注意鸭舍的通风、干燥、防止过冷或过热。南方地区春季阴雨连绵,比较潮湿,垫料容易发霉,所以要搞好鸭舍通风,合理调整饲养密度,勤换垫料。 饲料中缺乏维生素或微量元素和蛋白质水平过低等均易发病或并发症。因而,饲料营养要全面,尤其要注意补充维生索、微量元素和蛋白质,以增强雏鸭的体质,提高免疫力。 改善育雏舍的卫生环境,采用舍理的饲养密度,勤换垫料。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对2~3周龄雏鸭可用0.04%氯霉素混料预防,常发病的鸭场给雏鸭注射三联菌苗(禽出血性败血症、传染性浆膜炎、大肠杆菌病)预防,12日龄时每只注射1毫升。 用0.08%氯霉素拌料饲喂,连续用药5天,病鸭肌肉注射庆大霉素5000单位/只,连用3天。经过治疗,发病鸭群的病情都能够迅速得到控制,在治疗初期除少数病鸭继续死亡外,5天后鸭群可基本恢复正常,从而可有效地降低养鸭户的经济损失。 经过用上述防制措施后,养鸭户普遍反映取得较好的效果,个别仍发生本病的饲养场主要是以散发性流行,从而可有效降低本病对养鸭业的危害。了解更多禽病知识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一起成长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