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中国人的养狗历史

时间 : 03-12 投稿人 : 灵波 点击 :

现代考古发现证实,人类养狗的历史非常久远,中国人养狗的历史最早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公元前7000至8000年以前的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郑裴李岗以及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均出土过狗的遗骸。

中国人的养狗历史 | 生活常识

中国最古老的养狗史

中国是具有悠久养犬历史的国家,据西安半坡人类遗址、河北武安磁山、浙江余姚河姆渡等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出土犬骨研究,表明我国在8000多年前开始驯养犬。

文字记载方面,甲骨文时的《段墟书契前编》中记有“五十犬、五十羊、五卜豚”、“三十犬、三十羊、三十豚”、“十五犬、十五羊、“五豚”等等。后来有关犬的文字记载就更多了。

中国人的养狗历史 | 生活常识

“犬”在古人心中是什么地位?

在所有动物中,狗对人类的忠诚度是最高的,与人类的互动关系也最多。清段玉裁《玉篇·犬部》称:“狗,家畜,以吠守。”除了看家护院、田猎放牧、陪老看幼外,古人最早还曾用狗来值守监狱,“狱”字造型便是两条狗在吠叫(言)的样子。至今,仍有警犬、军犬。

但现代与狗有关的说法却有不少是含有贬意的。如《现代汉语词典》(第三版,增补本)中收集的含“狗”词条计17条,仅有“狗獾”、“狗熊”是不带色彩的,其他诸如“狗吃屎”、“狗胆包天”、“狗急跳墙”等15条都是贬义词。俗语中对狗贬损的词语更多,如“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挂羊头卖狗肉”、“狗仗人势”、“狗腿子”、“狗崽子”等等。

其实在中国古代,狗的地位很高,不仅享受极高的尊荣,连宗庙祭祀时都少不了狗。有一种“羹献”用的就是狗,而且是要肥狗,此即《说文解字》中所谓:“犬肥者以献之。”“献”字就是这么来的,献的本义即是“宗庙犬”。

中国人的养狗历史 | 生活常识

“狗”文化无处不在

如同“龙”一样,“犬”也曾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山海经·西山经》记载,在中国家喻户晓、生育万物的西王母就有“狗基因”:“其状如人,尾虎齿而善啸。”这里的尾就是狗尾巴。在早期,犬与龙也常被相提并论,《墨子·非攻下》便有“龙生于庙,犬哭乎巿”的说法。

“狗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可谓无处不在,这从用“犬”创造的众多汉字中就能看出来。比如,《说文解字》中“犬”部共收录83个字,加上部3个字,计86个字。到南北朝时,含“犬”的字更是大增,南朝梁顾野王《玉篇》里便收入了265个字,如“臭”、“嗅”、“哭”、“默”、“戾”、“独”、“犯”、“狂”、“狠”、“猛”、“获”、“狎”、“状”、“狱”、“器”……而这仅仅是“犬”部,还有大量分散在其他部首内,这些字反映的内容在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

与“龙的传人”一样,“狗的传人”在中国历史上同样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公元前771年,以狗为图腾的犬戎人就曾给中国历史带来一个重要拐点。《史记·周本纪》记载:“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至此,西周灭亡,继位太子周平王眼看在西部无法待了,“乃东徙于洛邑”,此即“平王东迁”。在这一过程中,后来统一中国的秦国出现,成为一方诸侯国,世代为周王养马的秦人登上了中国历史舞台,所以史家说“无犬便无秦,无秦无中国”。

中国人的养狗历史 | 生活常识

当今的养狗现状

历史进入到现在,我国养犬业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我国现有犬品种46种之多,各地养犬数量也有很大增长,如武汉市养犬达20万只之多,湖南省有60万只以上,吉林省更是高达200万只之巨,河南安阳一市也有12万只,江苏徐州有l5万只。由这一组数据说明我国犬的数量绝对不少,但由于管理混乱,加上禁狗令及打狗运动,致使养犬业未得到充分而有序的发展,从而影响了相关行业经济的发展。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