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青贮饲料的制作
制作青贮饲料的原料,主要有青玉米秸、鲜甘薯秧、青草等。制作青贮饲料主要有以下工序:适时收割→适当晾晒→运输→切短→装窖→封顶。
适时收割:利用农作物秸秆青贮,要掌握好收割时机。收割过早会影响作物产量,收割过晚则会影响青贮质量。玉米秸的收割时间,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掌握:一是看子实成熟程度,乳熟早,完熟迟,蜡熟正当时;二是看青黄叶比例:黄叶差,青叶好,各占一半就嫌老。甘薯秧青贮应该在甘薯成熟后霜前割秧以保证青贮质量。
适当晾晒:收割后的青贮原料水分含量较高,可在田间适当摊晒2-6小时,使水分含量降低到65-70%。
运输:收割后的青贮原料适当晾晒后,要及时运到铡草地点,若相隔时间太久,易使养分损失较多。
切短:原料运到后要及时用铡草机切短,青玉米秸切短至1-2厘米,鲜甘薯秧和苜蓿草切短至2-4厘米,切得越短,装填时可压得更结实,有利于缩短青贮过程中微生物有氧活动的时间。此外,青贮原料切得较短,有利于以后青贮饲料的取挖,也便于牛羊采食,减少浪费。用铡草机切短时,除了要掌握切的长短外,还要注意集中人力和机器设备等,以便及时装窖和封窖。
装窖:切短后的青贮原料要及时装入青贮窖内,可采取边切短边装窖边压实的办法。装窖时,每装20-40厘米就要踩实一次,特别要注意踩实青贮窖的四周和边角。
如果两种以上的原料混合青贮,应把切短的原料混合均匀装入窖内。同时检查原料的含水量。水分适当时,用手紧握原料,指缝露出水珠而不下滴。如果当天或者一次不能装满全窖,可在已装窖的原料上立即盖上一层塑料薄膜,次日继续装窖。
封顶:尽管青贮原料在装窖时进行了踩压,但经数天后仍会发生下沉,这主要是受重力的影响和原料间空隙减少引起的。因此,在青贮原料装满后,还需再继续装至原料高出窖的边沿40-60厘米,然后用整块塑料薄膜封盖,再在上面盖上5-10厘米厚铡短的湿麦秸或稻草,最后用泥土压实,泥土厚度30-40厘米,并把表面拍打光滑,窖顶隆起成馒头状。
五、提高青贮饲料质量的关键
要提高青贮饲料的质量,需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控制青贮原料的水分。青贮原料的水分含量是决定青贮饲料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实践证明,原料的水分含量在65-70%时青贮最为理想。如果原料含水量过低,装窖时不易踩紧,利于霉菌、腐生菌等杂菌繁殖,易导致青贮饲料霉烂变质;如果原料含水量过高,降低了所含糖分的浓度,则会使青贮饲料发臭发黏,而且产生较高的酸度,牛羊不喜欢吃,采食量减少。
要使青贮原料的含水量达到规定的要求(即含水量在65-70%),首先,青贮作物应适期收割(即全株带穗青玉米要在整棵下部有3-4张叶变成棕色;单纯青贮玉米秸,要在玉米基本成熟,玉米秸有一半以上青叶时)。其次,如果原料水分含量过多,可适当晾晒后再青贮或掺入适量的粗糠、粉碎的干草等;如果原料含水量过少,可适当均匀地洒水或掺入含水分多的青绿多汁饲料。合适的含水量应是用手用力握紧原料,指缝露出水珠而不下滴。
青贮原料要含有一定量的糖分。含糖量的高低是影响青贮质量的主要条件,原料中含糖分少,含蛋白质多(如花生秧、大豆秸、苜蓿草等)时,不宜单独青贮,与含糖分多的原料混合青贮为好。
快速装窖和封顶。青贮一旦开始,就要集中人力、物力,割的割、运的运,切碎和装窖同时进行。并且装窖要均匀,注意压实;封顶要严密,严防漏水、透气。(未完待续)
(来源:《农家致富》2007.23期作者:苏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