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食用菌的主要出菇季节,管理不善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应采取措施预防。
菇蕾难以分化主要问题有二:第一,棚温偏低,不适合幼蕾发育分化,可以通过提高棚温解决。第二,药物影响。有的菇农使用大量农药拌料,发菌期间也喷洒农药防止病害发生,结果使得菌袋内废气重,甚至抑制菌丝发生。处理方法:将料面破坏后,喷施6%石灰水溶液,每天2次,连喷2~3天,再次现蕾时即可正常管理。如果使用的药物浓度较高,需采取石灰水浸泡菌袋的办法予以解决。
幼菇生长速度慢主要是棚温过低,或者所选菌株不适合低温期栽培。处理方法:提高棚温。第一,安装大棚水温空调器,温度可随意调节,即使选用了中高温型菌株,也能正常出菇;第二,安装土暖气,注意烟囱要通畅,并保持足量的进风,以免棚内氧气不足;第三,在棚内顶部设黑色塑料薄膜或高密度遮阳网,卷起草苫,棚内进热但不进光,采用这种方法雨雪天气无法增温。
气生菌丝旺盛主要原因是碳氮比失调、氮素过多。处理方法:对料面喷洒浓度为5%的石灰水,或者用石灰水浸泡菌袋,分解氮素,使之尽快达到可同化的水平,同时加强通风,使气生菌丝尽快倒伏,纽结现蕾。以后注意调配基料营养,使之全面均衡,尤其要加入三维精素。另外,碳氮比失调还会造成厚菌皮。
不出菇主要原因除基料营养不均衡和碳氮比例失调以外,还有菌株的温型不符合现阶段温度等原因。此外,基料中含有不明物质,尤其是农药,会抑制菌丝发生,导致不出菇。处理方法参考上述使用石灰水进行处理。
子实体基部有“菌毛”有的是因为通气不良、湿度较高,食用菌长出气生菌丝;有的是真菌感染,前期表现为菌丝状,温度上升后发展为病害,如褐腐病等即为该种表现。处理方法:清理料面后喷洒“百病傻”400倍液,降低湿度,观察1周不再发展即可转为正常管理。
(来源:江苏农业科技报作者:曹德宾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