茼蒿,别名蓬蒿、春菊、蒿子秆,属于菊科菊属,以嫩茎叶供食的蔬菜品种。它生长期短,播种后40~50天即可收获,适应性强,遭受病虫危害轻,栽培管理简单,非常适宜温室深冬季节生产。
一、品种选择
在北方地区一般选择小叶茼蒿,又称花叶茼蒿和细叶茼蒿。叶片为羽状深裂,叶形细碎,叶肉较薄,且质地较硬。嫩茎及叶均可食用,以抗寒性强,生长期短,香味浓郁,深受菜农的欢迎。
二、施肥整地
播种前每亩地施腐熟的农家肥3000~5000公斤、过磷酸钙50~70公斤、碳酸氢铵50公斤。均匀撒在地面上,深翻后耧平作畦,畦宽1~1.5米,并用脚轻踩一遍,以防浇水后下陷。
三、播种
采用节能日光温室生产,一般在12月上旬播种,这样上市期赶在春节前,市场价格较高。无论是干种子播种还是催芽播种,都可以分为撒播和条播。条播时,在畦内按照15厘米左右开沟,沟深为1厘米。在沟内用壶浇水,水渗后即撒播种子,用取出的沟内的土均匀的撒布覆盖。盖土后,再取出相邻的待播畦内的表土,准备下一轮播种,一般亩播种量为1.5~2公斤。
四、播后管理
1.水肥管理。播种后要保持地面的湿润,以利于出苗。苗高3厘米时浇头遍水,全生育期浇水2~3次。苗高9~12厘米时,追第一次肥,随水每亩冲入速效氮肥10~15公斤,共追肥2次。
2.温度管理。播种后温度可稍高一些,晴天白天在20℃~25℃、夜间在10℃,4~5天后可出苗。出苗后,白天15℃~20℃、夜间8℃~10℃,但是一定要防止高温伤害。
3.间苗。植株长有1~2片真叶时,开始间苗,撒播时,苗距4厘米见方为宜。采用条播的方法,须疏间过密的苗子。
五、病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叶枯病、霜霉病等。在发病初期,喷施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的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隔5~7天1次,连续喷2~3次。
六、采收
茼蒿采收分为一次性采收和分期采收。一次性采收是在播后40~50天,苗高20厘米左右,贴地面割收。分期采收有两种方法:一是疏间采收,二是保留1~2个侧枝割收。每次采收后,浇水追肥1次,以促进侧枝的萌发和生长,隔20~30天,可再收割1次。每亩每次的采收产量为1000~1500公斤。
(来源:河北科技新闻网作者:王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