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心叶风毛菊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心叶风毛菊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山芍药、马蹄细辛、水葫芦、山牛蒡 |
界 | 动物界/植物界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林比划有或山坡草地。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华本草》;出处 本品以山芍药之名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卷九,谓:"山芍药生建昌。丛生绿茎,高三四尺。大叶如马蹄而尖,甚长,深齿粗纹,面深绿,背淡青。秋深开紫花,瓣尖如针,端有须,绿跗如刺,密攒而上,上医以根、叶治风寒。"所附图: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心叶风毛菊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ussurea cordifolia Hems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晾干。 |
拼音注音
Xīn Yè Fēnɡ Máo Jú
别名
山芍药、马蹄细辛、水葫芦、山牛蒡
出处
本品以山芍药之名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卷九,谓:"山芍药生建昌。丛生绿茎,高三四尺。大叶如马蹄而尖,甚长,深齿粗纹,面深绿,背淡青。秋深开紫花,瓣尖如针,端有须,绿跗如刺,密攒而上,上医以根、叶治风寒。"所附图:叶互生;叶片类心形,先端长渐尖,基部心形,边缘具锐锯齿,类似掌状网脉;叶柄长,基部扩大。头状花序,伞房状排列;总苞苞片多层,先端长尖。植物形态酷似现在使用的心叶风毛菊。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心叶风毛菊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ussurea cordifolia Hems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晾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比划有或山坡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原形态
心叶风毛菊 多年生草本,高70-100cm。根状茎木质;地上茎光滑。基生叶在花期常枯萎;茎生叶互生,叶柄长达15cm,基部扩大抱茎;下部叶大,圆心形,长宽各约10-18cm,先端渐尖,基部深心形,边缘粗锯齿,上面被粗柔毛,下面无毛;上部叶渐小,卵形,无柄。头状花序,直径2.5cm,排成伞房状;总苞宽钟状,长1.5-2.5cm,总苞片先端常反折,边缘具睫毛;和状小花粉紫色,长14-15mm。总苞片先端常反折,边缘具睫毛;管状小花粉紫色,长14-15mm。蒴果圆柱状,长14-15mm,冠毛白色,外层糙毛状,易落,内层羽毛状。花果期8-9月。
性味
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
祛风;散寒;止痛。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泡酒。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