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铜锤玉带草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铜锤玉带草 |
拉丁名 | Tónɡ Chuí Yù Dài Cǎo |
英文名 | Herb of Common Pratia |
别名 | 地茄子草、翳子草、地浮萍、扣子草、马莲草、铜锤草、红头带、土油甘、白路桥、三脚丁 |
界 | 动物界/植物界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田边、路旁以及丘陵、低山草披或疏林中的潮湿地。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西南、华南以及台湾、湖北、湖南、西藏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华本草》;出自《贵阳民间药草》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桔梗科植物铜锤玉带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atia nummularia (Lam.) A.Br.et Ascher. [Lobelia nummularia Lam.; P.beonifolia Lindl.;P.z |
《中华本草》:铜锤玉带草
拼音注音
Tónɡ Chuí Yù Dài Cǎo
别名
地茄子草、翳子草、地浮萍、扣子草、马莲草、铜锤草、红头带、土油甘、白路桥、三脚丁
英文名
Herb of Common Pratia
出处
出自《贵阳民间药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桔梗科植物铜锤玉带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atia nummularia (Lam.) A.Br.et Ascher. [Lobelia nummularia Lam.; P.beonifolia Lindl.;P.zeylanica Hassk.]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田边、路旁以及丘陵、低山草披或疏林中的潮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西南、华南以及台湾、湖北、湖南、西藏等地。
原形态
铜锤玉带草 多年生草本,长12-55cm。有白色乳汁。茎平卧,被开展的柔毛,不分枝工在基部有长或短的分枝,节上生根。叶互生;叶柄长2-7mm,被开展柔毛;叶片心形或卵形,长0.8-1.6cm,宽0.6-1.8cm,先端钝圆或急尖,基部斜心形,边有牙齿,两面疏生短柔毛;叶脉掌状。花单生叶腋;花梗长0.7齿,两面疏生短柔毛;叶脉掌状。花单生叶腋;花梗长0.7-3.5cm,无毛;花萼筒坛状,长3-4mm,宽2-3mm,无毛,裂片条状披针形,伸直,长3-4mm,每边生2或3枚小齿;花冠紫红色、淡紫色、绿色或黄白色、长6-7(-10)mm,花冠筒外面无毛,内面被柔毛,檐部二唇形,裂片5,上唇2裂片条状披针形,下唇裂片披针形;雄蕊在花丝中部以上连合,花丝筒无毛,花药管长1mm,余,北部生柔毛,下方2枚花药先端生髯毛。浆果紫红色,椭圆状球形,长1-1.3cm。种子多数,近圆球形,稍压扁,表面有小疣突。在熟带地区全年可开花结果。
性味
味辛;苦;性平
注意
《云南中草药》:孕妇忌服。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解毒。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目赤肿痛;乳痈;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研末吞服,每次0.9-1.2cm;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复方
①治风湿疼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铜锤玉带草三至五钱,煎水服或配伍用。(《云南中草药》)②治跌打损伤,骨拆:鲜铜锤玉带草捣烂敷患处。(《云南中草药》)
各家论述
1.《贵阳民间药草》:解毒,去翳。
2.《贵州植药调查》:补虚弱,清肺热,退翳。
3.《云南中草药》:活血祛瘀,除风利湿。
4.《广西植物名录》:消炎解毒,补虚,退翳;治虚弱,咳吐浓痰,目翳,乳痈,无名肿毒。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