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土一枝蒿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土一枝蒿 |
拉丁名 | Tǔ Yì Zhī Hāo |
英文名 | |
别名 | 野一枝蒿、白花一枝蒿、蜈蚣草、马茴香、飞天娱蚣、一支蒿、一枝蒿、茅草一枝蒿、刀口药、刀口伤皮、细杨柳、蒿子跌打、四乱蒿、千叶蓍 |
界 | 动物界/植物界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多生于高山草丛及山坡阴凉处。亦有栽培。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文山中草药》 |
更多 | 为菊科植物西南蓍草的全草。夏、秋季采收。 |
《中药大辞典》:土一枝蒿
拼音注音
Tǔ Yì Zhī Hāo
别名
野一枝蒿、白花一枝蒿、蜈蚣草(《文山中草药》),马茴香、飞天娱蚣、一支蒿(《云南思茅中草药选》),一枝蒿、茅草一枝蒿、刀口药、刀口伤皮、细杨柳、蒿子跌打、四乱蒿(《云南中草药》),千叶蓍(《云南中草药选》)。
出处
《文山中草药》
来源
为菊科植物西南蓍草的全草。夏、秋季采收。
生境分布
多生于高山草丛及山坡阴凉处。亦有栽培。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100厘米。茎有纵沟纹。叶互生,长线形,长3~12厘米,2~3回羽状深裂,裂片线形,有毛或光滑,基部半抱茎。头状花序,排列成伞房状,簇生于枝端;边缘舌状花雌性,白色或淡粉红色,中央管状花两性,浅黄色。瘦果扁平,无冠毛。花期夏季。
化学成分
全草含挥发油、鞣质、有机酸。
性味
辛,寒,有毒,
①《文山中草药》:"味辛麻,性寒,有毒。"
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性寒,味苦辛,有小毒。"
③《云南中草药》:"辛麻,温,剧毒。"
注意
《文山中草药》:"孕妇禁服。本品有毒,不可过量服用。"
功能主治
活血祛风,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胃痛,牙痛,经闭腹痛,急性乳腺炎,疔疮肿痛。
①《文山中草药》:"祛风除湿,消肿止血。治吐血,便血,风湿疼痛,腰痛,外伤出血,疔疮肿痛,牙痛。"
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清热解毒,散瘀镇痛。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痹痛,肺痨咳血,支气管炎,扁桃腺炎,吐血,闭经,痛经,腹中痞块。外伤出血,蛇咬伤。"
③《云南中草药》:"通经活血,消肿止痛,消炎止血。"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内服:煎汤,1~3分。
复方
①治跌打扭伤,红肿瘀痛:鲜马茴香、生姜各适量,捣烂加酒炖热搽。(《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②治乳腺炎:鲜飞天蜈蚣三分,捣烂,开水送服.(《云南中草药》)
③治牙痛:飞天蜈蚣根,米粒大放痛处。(《云南中草药》)
④治外伤出血:千叶蓍适量,研粉撒布伤处。(《云南中草药选》)
临床应用
治疗急性乳腺炎、急性陷窝性扁桃体炎等多种炎症,取全草研末,每次1克,开水送服。经治80余例,均有效。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