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鸡桑根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鸡桑根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小叶桑根 |
界 | 动物界/植物界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石灰岩的山坡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东、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鸡桑的根或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rus australis Poir.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乘鲜时刮去栓皮,洗净;或剥取白皮,晒干。 |
拼音注音
Jī Sānɡ Gēn
别名
小叶桑根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鸡桑的根或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rus australis Poir.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乘鲜时刮去栓皮,洗净;或剥取白皮,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石灰岩的山坡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东、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5m。枝开展,无毛;树皮灰褐色,纵裂。单叶互生,纸质,卵圆形,长6-15cm,宽4-10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截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锯齿,有时3-5裂,两面均有短毛;托叶早落。穗状花序生于新枝的叶腋;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被片和雄蕊均为5枚,不育雌蕊陀螺形;雌花柱头2裂与花柱等长,宿存。聚花果成熟时呈暗紫色。
化学成分
根皮含挥发油约0.07%,以及胡萝卜甙(daucosterol),树脂鞣酚(resinotannol),α及β-香树脂醇(α and β-amyrin),谷甾醇(sitoterol),硬脂酸和软脂酸。
性味
甘;辛;性寒
功能主治
清肺;凉血;利湿。主肺热咳嗽;鼻衄;水肿;腹泻;黄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