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粳米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求真》·上编\卷四·泻剂 平泻 |
中文名 | 粳米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黄宫绣·清(公元1644-1911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粳米·《本草求真》·黄元御 |
更多 | 《本草求真》清(公元1644-1911年) 黄宫绣 著 |
(麻麦稻)固中清热除烦
粳米(专入脾胃。兼入心脾)。即人常食之米也。禀天地中和之气。味甘性平。(时珍曰。北粳凉。南粳温。赤粳热。白粳凉。晚白粳寒。新粳热。陈粳凉。凡人嗜生米。久成米瘕。治之以鸡屎白焉。)人非此物不能养生。故性专主脾胃。而兼及他脏。凡五脏血脉。靡不因此而灌溉。五脏积液。靡不因此而充溢。他如周身筋骨肌肉皮肤。靡不因此而强健。故凡白虎桃花竹叶石膏等汤。靡不用此以为固中清热。然米既有早晚之不同。复有地土出处之各异。(颖曰。新米乍食动风。陈者。病患尤宜。)早米受气既早。性虽温而质多粘。食之反能恋膈。(脾有湿滞者最忌。)晚米受气既迟。其性稍凉。服之不无稍清。而白晚性滞。尤觉滋害。出于高地。则米硬而质洁。出于洼处。则米润而性阴。然总于中是固。诸方用此佐助。盖恐药性苦寒。得此甘缓同入。俾胃气不致顿损。而热与烦亦得与之俱安矣。此虽常食之物。服之不甚有益。而一参以药投。则其力甚巨。未可等为泛常而忽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