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蓼子 |
---|---|
门类 | 中药材·《本经逢原》·隰草部 |
中文名 | 蓼子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张璐·清(公元1617-1700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蓼子·《本经逢原》·张璐 |
更多 | 《本经逢原》由清代著名医家张璐著,成书于清·康熙三十四(1695)年,是张璐众多著作中唯一的一部药物学著作。张璐,字路玉,号石顽,生于1617年,大约卒于1700年,江苏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
生水旁者曰水蓼,俗名荭草
咸微温,无毒。
《本经》明目温中,耐风寒,下水气,疗面浮肿,痈疡。
发明蓼实治消渴去热,及瘰 癖痞腹胀,皆取其散热消积之功,即《本经》下水气,面浮肿,痈疡之用。其荭草子专治痞积, 丸用之。蓼叶治大小肠邪气。黄帝云,蓼食过多,毒发心痛。妇人月事不来不可食,蓼及蒜善为血淋带下。扁鹊云∶蓼食之,令人寒热,损骨髓,杀丈夫阴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