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景天三七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景天三七 |
拉丁名 | Jǐnɡ Tiān Sān Qī |
英文名 | |
别名 | 土三七、八仙草、蝎子草、血山草、吐血草、见血散、活血丹 |
界 | 动物界/植物界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分布江苏、浙江、江西、安徽、辽宁、黑龙江、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福建、贵州等地。产于山西、浙江、江苏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江苏药材志》 |
更多 | 为景天科植物景天三七的全草。夏、秋间开花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 |
《中药大辞典》:景天三七
拼音注音
Jǐnɡ Tiān Sān Qī
别名
土三七(《植物名实图考》),八仙草(《南京民间药草》),蝎子草(《江苏植药志》),血山草(《山西中药志》),吐血草(苏医《中草药手册》),见血散、活血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出处
《江苏药材志》
来源
为景天科植物景天三七的全草。夏、秋间开花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
生境分布
分布江苏、浙江、江西、安徽、辽宁、黑龙江、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福建、贵州等地。产于山西、浙江、江苏等地。
原形态
景天三七,又名:长生景天、细叶费菜。
多年生肉质草本,无毛,高可达80厘米。根状茎祖厚,近木质化,地上茎直立,不分枝。叶互生,或近乎对生;广卵形至倒披针形,长5~7.5厘米,先端钝或稍尖,边缘具细齿,或近全缘,基部渐狭,光滑或略带乳头状粗糙。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无柄或近乎无柄;萼片5,长短不一,长约为花瓣的1/2,线形至披针形,先端钝;花瓣5,黄色,长圆状披针形,先端具短尖;雄蕊10,较花瓣短;心皮5,略开展,基部稍稍相连。蓇葖果5枚成星芒状排列。种子平滑,边缘具窄翼,顶端较宽。花期6~8月。果期7~9月。
性状
干燥全草,茎呈青绿色,易折断,中间空心,叶皱缩,上、下面均灰绿色,但大多已脱落。气无,味微涩。亦有带根者。以色绿、身干、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
全草含生物碱(1.4毫克/公斤鲜草)、齐墩果酸、谷甾醇、景天庚糖、蔗糖、果糖、蛋白质。另含黄酮类和有机酸。
药理作用
景天三七注射液(水提醇沉淀法制得),景天三七白色结晶注射液(可能为有机酸)给小鼠(腹腔)、兔(静脉)注射,可使血凝时间(毛细管法)缩短27%或54%;糖浆给兔灌胃也能缩短血凝时间(60%)及出血时间(37%)。
性味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性平,味甘微酸。"
功能主治
止血,化瘀。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跌打损伤。
①《植物名实图考》:"治吐血。"
②《山西中药志》:"止血。治崩漏,便血。"
③《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跌打损伤。"
④《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安神补血,止血化瘀。"
⑤《山西中草药》:"止血散瘀,消肿止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品2~3两)。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吐血,咳血,鼻衄,牙龈出血,内伤出血:鲜土三七二至三两。水煎或捣汁服,连服数日。
②治癔病,惊悸,失眠,烦躁惊狂:鲜土三七二至三两,猪心一个(不要剖割,保留内部血液)。置瓦罐中炖熟,去草,当天分二次吃,连吃十至三十天。
③治白带,崩漏:鲜土三七二至三两。水煎服。(①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④治跌打损伤:鲜景天三七适量。捣烂外敷。(《上海常用中草药》)
⑤治尿血:景天三七五钱。加红糖引,水煎服。(《山西中草药》)
⑥治蝎子螫伤:鲜景天三七适量。加食盐少许,捣烂敷患处。(《山西中草药》)
临床应用
治疗各种出血:观察各种类型出血共346例,总有效率为90.8%,显效率为76.9%。临床证明,对内科各种出血(包括消化道、肺及支气管出血及血液病出血等)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尤以对溃疡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疗效最为满意,约90%左右的病例在用药5天(中等出血)或7天(大出血)内大便隐血即转为阴性;对妇科各种出血也有一定疗效;对外科手术出血也有些作用。此外,对部分病人有提升血小板和白血球的作用。制剂及用法:㈠糖浆-每毫升相当原生药2克,每日3次,每次15~20毫升。㈡注射液-每毫升相当于原生药3克。肌注2~4毫升,每日2次;静注10~20毫升,每日1~2次。注射剂以静注疗效较好,适宜于出血量较大者;肌拄宜用于小量出血者。注射液对手术止血有一定作用,若在术前使用,可减少术中出血。副作用:除部分病人服糖浆剂后见上腹不适与注射剂肌肉注射后有局部疼痛外,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