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蕗蕨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蕗蕨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Chestnut-brown Mecodium |
别名 | |
界 | 动物界/植物界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600m的山坡阔叶林中,附生树上或密林下溪边潮湿的岩石上。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华本草》;出处 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膜蕨科植物蕗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codium badium(Hook.et Grev.)Copel.[Trichomanes badium Hook.et Grev.]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晒干或鲜用。 |
拼音注音
Lù Jué
英文名
Chestnut-brown Mecodium
出处
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膜蕨科植物蕗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codium badium(Hook.et Grev.)Copel.[Trichomanes badium Hook.et Grev.]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600m的山坡阔叶林中,附生树上或密林下溪边潮湿的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原形态
附生蕨类植物,植株高15-25cm。根茎褐色,铁丝状,长而横走,几光滑,极少毛,粗约0.8mm;下面疏生纤维状的根。叶远生,薄膜质,干后褐色或绿褐色,相距约2cm;叶柄长5-10cm,两侧有平直或呈波状的宽翅至叶柄基部,翅连叶柄宽约2mm;叶片三回羽裂,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卵形,长10-15cm,宽4-6cm,羽片10-12对,互生,有短柄,卵状三角形至狭卵形,长1.5-4cm,宽1-2.5cm,密接,小羽片3-4对,无柄,开展,长圆形,基部下侧下延,密接;末回裂片2-6枚,互生,斜向上,长圆形至宽线形,全缘,单一或分叉;叶脉叉状分枝,末回裂片具小脉1条;叶轴及羽轴均有阔翅,稍曲折。孢子囊群多数,位于全部羽片上,着生于向轴的短裂片先端;囊苞近圆形或扁圆形,宽大于高,直径1.5-2mm,唇瓣深裂至基部,全缘或上部边缘有微齿,基下的裂片稍狭缩。
归经
入心、脾二经
性味
苦;涩;凉
功能主治
解毒清热;生肌止血。主水火烫伤;痈疖;肿毒;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消炎生肌,用于烫火伤、痈疖、疮疥等。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