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文蛤 |
---|---|
门类 | 中药材·《本经逢原》·介部 |
中文名 | 文蛤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张璐·清(公元1617-1700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文蛤·《本经逢原》·张璐 |
更多 | 《本经逢原》由清代著名医家张璐著,成书于清·康熙三十四(1695)年,是张璐众多著作中唯一的一部药物学著作。张璐,字路玉,号石顽,生于1617年,大约卒于1700年,江苏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
咸平微寒无毒。即蛤蜊之壳浓口,光有紫斑文者。用醋浆水或醋煮半日许,捣粉用。
《本经》主恶疮,蚀五痔。
发明文蛤咸寒,走足少阴经,为润下之味,故能止渴,利小便。《别录》治咳逆胸痹,腰痛胁急,鼠 崩中,即《本经》主恶疮蚀五痔之义,取咸能软坚入血分也。仲景伤寒太阳病用水却益烦,意欲饮水反不渴者及《金匮》渴欲饮水不止,并用文蛤散,其治反胃吐后渴欲饮水而贪饮者,则有文蛤汤,总取咸寒涤饮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