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干地黄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崇原》·卷上\本经上品 |
中文名 | 干地黄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张志聪·清(公元1674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干地黄·《本草崇原》·张志聪 |
更多 | 作者:着者张志聪殁而书未成,后由弟子高世栻续成;朝代:清·康熙十三年;年份:公元1674年。 |
气味甘寒,无毒。主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疗折跌绝筋。久服轻身不老。生者尤良。
(地黄《本经》名地髓。《尔雅》名 ,又名芑。始出咸阳川泽黄土地者佳,今处处有之,近似怀庆者为上。根色通黄,干则微黑,古时种子,今时种根,以根节多者,寸断而莳植之。制干地黄法,以细小者捣烂取汁,拌肥大者,晒干。)
地黄色黄,味甘性寒,禀太阴中土之专精,兼少阴寒水之气化。主治伤中者,味甘质润,补中焦之精汁也。血痹,犹脉痹。逐血痹者,横纹似络脉,通周身之经络也。得少阴寒水之精,故填骨髓,得太阴中土之精,故长肌肉。地黄性唯下行,故字从 。藉汤饮,则上行外达言不但逐血痹,更除皮肉筋骨之痹也,除皮肉筋骨之痹,则折跌绝筋,亦可疗矣。久服则精血充足,故轻身不老。生者尤良,谓生时多津汁而尤良,惜不能久贮远市也。后人蒸熟合丸,始有生地、熟地之分。熟地黄功力与生地黄相等,性稍减,补肾相宜,所以然者,蒸熟,则甘中之苦味尽除,故寒性稍减,蒸熟则黑,故补肾相宜。
愚按∶地黄入土最深,性唯下行,作汤则助其上达。日华子有天黄、地黄、人黄之分,谬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