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栲栗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栲栗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锥栗、米锥栗、勒翠 |
界 | 动物界/植物界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喜温暖湿润,常生于海拔200-1500m的山地或谷地,与常绿阔叶林混交,有时与马尾松混交形成混交林。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西南部及云南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桂林栲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stanopsis chinensis Hance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剥去果壳,晒干。 |
拼音注音
Kǎo Lì
别名
锥栗、米锥栗、勒翠
来源
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桂林栲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stanopsis chinensis Hanc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剥去果壳,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喜温暖湿润,常生于海拔200-1500m的山地或谷地,与常绿阔叶林混交,有时与马尾松混交形成混交林。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西南部及云南等地。
原形态
乔木,高达20m,胸径60cm。树皮暗灰色,老时纵裂。小枝有椭圆形皮孔,无毛。叶互生;叶柄长1-2.5cm;叶片披针形或卵圆披针形,长7-18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常圆形或宽楔形,中部以上有锯齿,网络较明显,叶两面近同色,中脉在上面有突起,无毛,羽状侧脉10-12对。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圆锥状或穗状,花序轴几无毛,雄花绿白色,细小,排成直立,分枝的圆锥状或穗状花序,簇生于小枝顶端;雌花每朵藏于一总苞内,排成一短的穗状花序。总苞径约2.5cm,外被密生鹿角状锐刺,成熟时开裂,3-4裂瓣,壳斗壁厚1-1.5mm,刺长0.7-1.4cm,基部或中部以下汇合生成刺束,较密生,壳斗内壁密被棕色长绒毛,外壁及刺幼时被灰色细毛,壳斗成熟时近无毛,每壳斗具1坚果;坚果近卵形,直径1-1.3cm,高1.2-1.6cm,无毛,脐部与果底部几同大。花期5-7月,果期翌年9-11月。
性味
甘;性平
功能主治
补肾;健胃。主肾虚;痿弱;消瘦乏力
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炒食;或与瘦猪肉同煮。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