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青风藤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青风藤 |
拉丁名 | Qīnɡ Fēnɡ Ténɡ |
英文名 | |
别名 | 清风藤、青藤、寻风藤 |
界 | 动物界/植物界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中药志》 |
更多 | 为防己科植物青藤、华防己或清风藤科植物清风藤等的藤茎。青藤及华防己夏、秋采割藤茎,晒干,或润透切段,晒干。清风藤秋冬采老藤,切段,晒干。 |
《中药大辞典》:青风藤
拼音注音
Qīnɡ Fēnɡ Ténɡ
别名
清风藤(《本草图经》),青藤、寻风藤(《纲目》)。
出处
《中药志》
来源
为防己科植物青藤、华防己或清风藤科植物清风藤等的藤茎。青藤及华防己夏、秋采割藤茎,晒干,或润透切段,晒干。清风藤秋冬采老藤,切段,晒干。
原形态
①青藤,又名:大叶青藤、土木通、土藤、大青木香、岩见愁、排风藤。
落叶缠绕藤本。茎带木质,枝绿色,光滑,有纵直条纹。叶互生,叶柄长5~10厘米;叶片近圆形或卵圆形,长6~12厘米,宽4~12厘米,基部稍心形或近截形,全缘或5~7浅裂,上面光滑,绿色,下面苍白色。花小,单性,雌雄异株;圆锥花序,长10~18厘米,多少被毛;雄花具花萼6片,黄色,长1.8~2.5毫米,外侧被毛;花瓣6片,淡绿色;雄蕊9~12枚,长约1.6毫米;雌花的花被与雄花同;具9枚退化雄蕊;心皮3,花柱反曲,柱头浅裂。核果,黑色,长5~7毫米,直径4一5毫米,内果皮扁平。种子半月形。花期6~7月。
生于山地。分布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北、四川、贵州、陕西等地。
②华防己,又名:湘防已、过山龙、穿山藤、秤钩风。
木质藤本,长达10米余,全体无毛。枝绿色或紫褐色,具细纹。叶互生,阔卵形至近圆形,长5~10厘米,宽7~12厘米,先端尖;全缘,基部截形、圆形或微心形,基出脉5;叶柄长4~8厘米。聚伞花序腋生;花小,单性,绿色或黄色;萼片6,椭圆形,长约2.5毫米;花瓣6,近圆形,长约1.5毫米;雄花具雄蕊6,花丝长约2毫米,花药球形;雌花具退化雄蕊6,子房上位,心皮3,分离。果为小核果。
生山坡林缘灌丛中。分布湖南、广东、广西。
③清风藤
落叶缠绕藤本。嫩枝条屈曲,有微毛。单叶互生;叶片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5~7厘米,宽3~4.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圆或带阔楔形,全缘,两面光滑无毛,苹质;落叶后,叶柄基部残留枝上成短刺状,顶端微呈两歧.花单生或数朵簇生于叶腋,下有鳞片数枚,先叶开放;花黄色,直径5~6毫米;萼5裂;花瓣5,倒卵状椭圆形;雄蕊5,短于花瓣;子房基部有5尖裂的花盘,花柱锥形.核果深裂,成并立的2分果,分果扁,倒卵形,熟吐深碧色。花期3月。果期5月。
生于山坡路旁、林下、溪边灌丛中。分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广西、湖南等地。
性状
①青藤的干燥藤茎呈细长圆柱形,直径5~20毫米,外表灰褐色或棕褐色,有纵皱及横向皮孔,节处膨大。体轻,质坚实而脆,易折断,断面灰黄色或淡灰棕色,不平坦,横切面韧皮部很窄,木质部导管与射线呈放射状排列,导管较大,中央为圆形的髓。气弱,味苦。
产江苏、浙江、湖北等地。
②华防己的干燥藤茎呈圆柱形,长10~30厘米。表面灰棕色,有不规则的沟纹、裂隙和疤痕。质极坚硬,不易折断。切断面导管明显,维管束呈放射状,且显清晰的多层环纹,一般2~7圈,偏心性。气微弱,味微苦。
产湖南。
③清风藤的干燥老藤呈圆柱形,灰黑色,光滑,外表有纵皱纹及叶柄残基。横断面皮部较薄,灰黑色,木质部黄白色,射线不明显。味微苦。
产浙江。
青风藤的原植物,《本草》记载简略,殊难确定为何种,据目前药用情况,主要为上述防己科的青藤。此外,四川所用者为防己科植物木防己的茎(参见"青檀香"条);福建所用者为茜草科植物鸡矢藤的茎(参见"鸡矢藤"条);浙江尚有用五加科植物常春藤的茎(参见"常春藤"条)。
化学成分
青藤的茎和根含青藤碱、双青藤碱、木兰花碱、尖防己碱、四氢表小檗碱、异青藤碱、土杜拉宁、清风藤碱、dl-丁香树脂酚、十六烷酸甲酯、N-去甲基尖防已碱、白兰花碱、光千金藤碱。又含β-谷甾醇、豆甾醇。
青藤的茎含清风藤碱甲等多种生物碱。
药理作用
①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㈠镇痛作用:青藤碱在用小鼠电刺激法、热板法以及家兔光热刺激法的试验中,均证明具有肯定的镇痛作用。脑内注射产生镇痛作用所需的剂量,相当于腹腔注射的1/2000,说明其镇痛作用的部位在中枢神经系统;它与丙烯吗啡合用,并不出现拮抗,反而产生协同,说明它的镇痛原理与吗啡类镇痛药有所不同。其产生镇痛所需的剂量约为吗啡的10倍,持续时间较短。连续应用也能产生耐受性,但较吗啡缓慢,与吗啡之间并无交叉耐受性。与异丙嗪合用,作用增强,这主要是由于两药中枢作用的协同,部分还可能由于异丙嗪对抗了青藤碱释放组织胺所致。合用时对青藤碱的耐受的产生及毒性皆无影响。㈡镇静作用:青藤碱明显减少小白鼠的自发活动和被动活动,对巴比妥类睡眠时间并无明显影响;对士的宁有某些拮抗作用(降低士的宁对小鼠的惊厥阈),但不能对抗五甲烯四氮唑。犬、猴口服青藤碱45~95毫克/公斤也有显著的镇静作用。小剂量(5~10毫克/公斤)即能延长小鼠和猫的防御性运动条件反射的潜伏期,条件反射部分消失,随之非条件反射也有少部分消失,说明它首先是对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有抑制性影响。青藤碱并能消除电刺激小鼠引起的"激怒"反应,似有安定作用。㈢其他作用:青藤碱有镇咳作用,对小鼠及猫,其镇咳效价与可待因相仿;对豚鼠则其效价仅及可待因的1/4。异丙嗪可加强其镇咳作用。另外,略有催吐作用,对注射去水吗啡引起的呕吐无影响。对大鼠腹腔注射大剂量时,有一定的降温作用。对家兔注射中毒量时,体温亦有所下降,但如反复给予,可产生耐受性,体温不再下降。据报道,它对家兔角膜有局部麻醉作用,可作局部浸润麻醉药使用,但也能产生耐受性,如连续注射,则作用减弱。
②降压作用
青藤总碱对麻醉或不麻醉实验动物(犬、猫、兔、大鼠),无论静脉注射或灌胃都有肯定的急性降压效果,作用迅速、显著而持久,但连续多次给药,则产生快速耐受性。降压作用与M-胆碱能神经或乙酰胆碱无关,也非组织胺释放所致,可能与其抗肾上腺素及神经反射作用有关。由于上述降压特性,它对犬的慢性实验性高血压无显著治疗效果。青藤的酸性提取物,在兔的急性试验中,亦不影响血压。
③对胃肠活动的影响
青藤碱给犬、猴口服常有轻度的胃肠不良反应;对离体的兔肠及豚鼠肠有抑制作用,并能对抗毛果芸香碱、组织胺、乙酰胆碱及氯化钡的致痉挛作用,但对在位的犬及兔肠,静脉注射青藤碱均引起小肠暂时兴奋,这种兴奋作用可被苯海拉明、六烃季铵完全阻断,阿托品完全或部分阻断,但切断二侧迷走神经并不能阻断。注射青藤碱可增加胃液分泌及其酸度,胃蛋白酶活性无明显改变。对胃肠道的兴奋作用,主要是与组织胺释放有关。但给予新安他精(抗组织胺药)未能抑制胃液分泌。青藤的酸性提取物,能兴奋离体兔肠。
④抗炎作用
青藤碱对大鼠甲醛性和蛋清性"关节炎"有显著的消退作用,切除肾上腺或垂体后,就无此作用。对正常大鼠,能降低肾上腺内维生素C的含量,在戊巴比妥(能抑制下丘脑)麻醉后,即失去此作用,故青藤碱的抗炎作用原理可能是通过下丘脑影响垂体-肾上腺系统所致,而与释放组织胺无关。对豚鼠的主动性过敏性休克有防止作用,对犬则比较差。与抗原同时应用,可抑制抗原释放组织胺。对滴虫、疟原虫也有抑制作用。
性味
苦,平。
①《本草便读》:"苦,平。"
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苦辛,寒。"
功能主治
祛风湿,利小便。治风湿痹痛,鹤膝风,水肿,脚气。
①《本草图经》:"治风。"
②《纲目》:"治风湿流注,历节鹤膝,麻痹瘙痒,损伤疮肿,入酒药中用。"
③《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行水利尿,泻下焦血分湿热。治风水肿,脚气,风湿关节疼痛,口眼歪斜,痈肿恶疮。"
④《中国药植志》:"除湿,祛风,行气,利水。治膀胱水肿,风肿,脚气湿肿。"
⑤《温岭县药物资源名录》:"驱风湿,通经络。治风寒湿痹,鹤膝风,肢节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浸酒或熬膏。外用:煎水洗。
复方
①治一切诸风:青藤二、三月采之,不拘多少,入釜内,微火熬七日夜,成膏,收入瓷瓶内。用时先备梳三五把,量人虚实,以酒服一茶匙毕,将患人身上拍一掌,其后遍身发痒不可当,急以梳梳之。要痒止,即饮冷水-口便解。避风数日。(《濒湖集简方》青藤膏)
②治骨节风气痛:大青木香根或茎叶适量,煎水常洗痛处。(《贵州民间药物》)
各家论述
①《本草汇言》:"清风藤,散风寒湿痹之药也,能舒筋活血,正骨利髓,故风病软弱无力,并劲强偏废之证,久服常服,大建奇功。须与当归、枸杞合用方善也。"
②《本草便读》:"凡藤蔓之属,皆可通经入络,此物善治风疾,故一切历节麻痹皆治之,浸酒尤妙。以风气通于肝,故入肝,风胜湿,湿气又通于脾也。"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