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蟾蜍 |
---|---|
门类 | 中药材·《得配本草》·虫部(湿生类八种) |
中文名 | 蟾蜍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严西亭·清(公元1644-1911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蟾蜍·《得配本草》·严西亭 |
更多 | 作者:严西亭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辛,凉。微毒。入足阳明经。散热解毒。行湿气,杀虫 ,除疳病,消坚积。取汁,和井水,治温疫发斑。犬咬鼠,末可敷。洞泻下痢,炙研水服。跌扑损伤,活捣烂罨。疳蚀成癖,作脍食。和猪脂烧,敷风淫生癣。
阴干,酒浸三日,焙干用。形大背多磊,行迟不跳不鸣者,为蟾蜍。若小而能跳,举动极急者,名虾蟆,不入药。
蟾酥
辛,热,有毒。疔疮发背,外用能拔,内用能攻。配朱砂、白面,成锭,葱汤下,治恶疮。(汗出即愈。)配朱砂、麝香、人乳,滴鼻中,治脑疳;配广胶、米醋,溶化围肿毒。
(以散为度。)疔毒甚者,合他药服二三厘,取以毒攻毒也。疮毒已溃,欲生肌肉,用之作痛异常。误服,头目张大而死。
酥能烂人肌肉,不可轻用。蟾酥入目则肿盲,用紫草汁洗点即消。
蟾肝
专治蛇螫人牙入肉中,痛不可忍,敷之立出。
蟾胆
汁点舌,疗小儿脐风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