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大理菊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大理菊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天竺牡丹、大理花、西番莲、洋芍药 |
界 | 动物界/植物界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全国得地庭园中普遍栽培。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大丽花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ahlia pinnata Cav. [D. uariabilis Desf.]采收和储藏:秋季挖根,洗净,晒干或鲜用。 |
拼音注音
Dà Lǐ Jú
别名
天竺牡丹、大理花、西番莲、洋芍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大丽花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ahlia pinnata Cav. [D. uariabilis Desf.]
采收和储藏:秋季挖根,洗净,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全国得地庭园中普遍栽培。
原形态
大丽花 一年生至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5m。地下具块状根。茎直立,光涌,多分枝。叶对生;叶柄基部扩展几近相连,小叶柄稍有窄翼;叶片二回羽状分裂,或上部叶作一回羽状分裂,裂片卵圆形,边缘具圆钝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头状花序水平开展或稍稍下垂,直径6-12cm,有长梗;总苞片2层,外层较短小,绿色,内层质薄,鳞片状,基部连合;舌状花8枚,红色、紫红色或粉红色,中性或雌性;管状花黄色,两性,孕育。瘦果长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圆;冠毛缺乏或具不明显的齿2格。花期7-8月。
性状
性状鉴别 块根呈长纺锤形,微弯,有的已压扁,有的切成两瓣,长6-10cm,直径3-4.5cm。表面灰白色或类白色,未去皮的黄棕色,有明显而不规则的纵沟纹,先端有茎基痕,先端及尾部均呈纤维状。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角质化。气笛,味淡。
显微鉴别 块根横切面:木栓层和皮层大部分已除去(在鲜品中可见木栓细胞数列,靠外侧外侧的几列细胞大,形状不一,均木化)。皮层有石细胞,数个成群或单个散在,呈方形、长方形或多角形,直径30-108μm,胞腔较大,壁孔沟明显。折内皮层处有分泌腔 ;排列成不连续的环状。韧皮部较宽。形成层明显。木质部中导和单个或数个成群,稀疏地作放射状排列,呈圆表或圆多角形,直径可达108μm。射线宽广。在韧皮射线及木射线部们赤可内奸泌腔,中内为髓部。
化学成分
含黄酮类成分:芹菜素(apigenin), 芹菜素7-O-葡萄糖甙(apigenin 7-O-glucoside),芹菜素7-O-鼠李糖葡萄糖甙(apigenin 7-O-rhamnoglucoside),刺槐素-7-O-葡萄糖甙(a-cacetin 7-O-glucoside),刺槐素 7-O-鼠李糖葡萄糖甙(acacetin 7-O-rhamnoglucoside),木犀草素(luteolin),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luteolin 7-O-glucoside),槲皮素 3-O-半乳糖甙(quercetin 3-O-galactoside),槲皮甙(quercitrin),异鼠李素3-O-半乳糖甙(isorha-mnetin 3-O-galactoside)。
性味
味辛;甘;性平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瘀止痛。主肋腺炎;龄齿疼痛;无名肿毒;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