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胎生铁角蕨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胎生铁角蕨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Plane-stem Spleenwort |
别名 | 凤尾草 |
界 | 动物界/植物界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800-1100m的密林中树干或湿石上。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江苏除外),东到台湾,北至甘肃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华本草》;出处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印度铁角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plenium yoshinagae Makino var.indicum(Sledge)Ching et S.K.Wu[A.planicaule Wall.ex Mett. |
拼音注音
Tāi Shēnɡ Tiě Jiǎo Jué
别名
凤尾草
英文名
Plane-stem Spleenwort
出处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
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印度铁角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plenium yoshinagae Makino var.indicum(Sledge)Ching et S.K.Wu[A.planicaule Wall.ex Mett.;A.indicum Sledge;A.yoshinagae Iwatsuki]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800-1100m的密林中树干或湿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江苏除外),东到台湾,北至甘肃等地。
原形态
植株高20-40cm。根茎短粗,直立或斜升,密被红棕色、筛孔细密的钻状披针形鳞片,全缘。叶簇生;叶柄长6-20cm,禾秆色,基部被鳞片,向上渐疏,并有纵沟;叶片近革质,无毛,披针形或阔披针形,长12-30cm,宽4-7cm,顶部渐尖并为羽裂,基部不缩狭,幼时下面有少数狭披针形鳞片,后则脱落,一回羽状;羽片17-25对,互生,略斜向上,菱状披针形,中部的较大,长3-4cm,宽1-1.5cm,先端渐尖,基部不对称,上侧呈耳状,边缘浅裂至深裂;裂片长圆形至舌形,先端有3-6个钝齿;叶脉羽状,上面隆起,侧脉二叉;叶轴往往疏生纤维状鳞片,上部羽片腋间常有1个鳞片的芽胞,行无性繁殖。孢子囊群线形,背生于小脉上侧分叉的中部,靠近中脉;囊群盖线形,膜质,全缘。
归经
肝;肾经
性味
淡;微涩;凉
功能主治
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主腰痛
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浸酒。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淡、微涩,性凉。有舒筋活血的功能。用于腰痛。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