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丁香蓼 |
---|---|
门类 | 中药材·《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中文名 | 丁香蓼 |
拉丁名 | Dīnɡ Xiānɡ Liǎo |
英文名 | |
别名 | 水丁香 |
界 | 动物界/植物界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于田边、沼旁及水沟边等水湿地带。分布于江苏、江西、福建、湖南、四川及贵州等省。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
更多 | 为柳叶菜科丁香蓼属植物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 Roxb.,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 |
《全国中草药汇编》:丁香蓼
拼音注音
Dīnɡ Xiānɡ Liǎo
别名
水丁香
来源
为柳叶菜科丁香蓼属植物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 Roxb.,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
生境分布
生于田边、沼旁及水沟边等水湿地带。分布于江苏、江西、福建、湖南、四川及贵州等省。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全株光滑无毛。茎基部平卧地上或斜升,节上多根,上部直立,有棱角,多分枝,被柔毛,秋后变紫色。单叶互生;柄短;叶片披针形,长4-7.5厘米,宽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窄,全缘。秋季开黄色花,花1-2朵,腋生,无梗;花萼、花瓣均4-5裂,萼宿存,花瓣椭圆形,先端钝圆,基部窄成短爪状,早落;雄蕊与花瓣同数;子房下位,细长如花梗状。蒴果条状四棱形,直立或微弯,成熟时变为绿紫色。4室,每室有种子1列。
炮制
晒干备用。
性味
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主治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肾炎水肿,膀胱炎,白带,痔疮;外用治痈疖疔疮,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0.5-1两,治痢疾,鲜品可用3-4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复方
痢疾:鲜丁香蓼4两,水煎加糖适量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