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赤地榆 |
---|---|
门类 | 中药材·《滇南本草》·第二卷 |
中文名 | 赤地榆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兰茂·明(公元1396-1476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赤地榆·《滇南本草》·兰茂 |
更多 | 《滇南本草》明(公元1396-1476年) 兰茂 著 |
赤地榆(图缺),一名万两金。味苦、微涩、酸,性微寒。止面寒、背寒、肚腹痛、日久大肠下血,七天后赤白痢症。
赤地榆(一钱 为末)热烧酒下。
(又方) 地榆槐角丸,治肠胃积热、大肠经便血、或肠风便血,红白痢症。
赤地榆(一两炒) 槐角(三钱炒或花亦可) 枳壳(五钱) 黄芩(三钱) 荆芥穗(二钱) 全秦归(五钱) 黄连(二钱 酒炒) 共为细末合丸桐子大,每服(二钱) 米汤送下。
──务本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