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胡黄连 |
---|---|
门类 | 中药材·《证类本草》· |
中文名 | 胡黄连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唐慎微·宋(公元960-1279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胡黄连·《证类本草》·唐慎微 |
更多 | 作者:唐慎微 朝代:宋 年份:公元960-1279年 |
(胡黄连_图缺)
味苦,平,无毒。主久痢成疳,伤寒咳嗽,温疟骨热,理腰肾,去阴汗,小儿惊痫,寒热不下食,霍乱下痢。生胡国,似干杨柳,心黑外黄。一名割孤露泽。(今附)
图经曰∶胡黄连,生胡国,今南海及秦陇间亦有之。初生似芦,干似杨柳枯枝,心黑外黄,不拘时月收采。今小儿药中多用之。又治伤寒劳复,身热,大小便赤如血色者。胡黄连一两,山栀子二两去皮,入蜜半两,拌和,炒令微焦,二味捣罗为末,用猪胆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用生姜二片,乌梅一个,童子小便三合,浸半日去滓,食后暖小便令温,下十丸,临卧再服,甚效。
唐本云∶大寒。主骨蒸劳热,补肝胆,明目,治冷热泄痢,益颜色,浓肠胃,治妇人胎蒸虚惊,治三消五痔,大人五心烦热。出波斯国,生海畔陆地,八月上旬采。恶菊花、玄参、白藓皮,解巴豆毒。服之忌猪肉,令人漏精。以人乳浸点目甚良。苗若夏枯草,根头似鸟觜,折之肉似 鹆眼者良。孙尚药治小儿盗汗,潮热往来。南蕃胡黄连、柴胡等分,罗极细,炼蜜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二丸至三丸,银器中用酒少许化开,更入水五分,重汤煮三、二十沸,放温,食后和滓服。别说云谨按胡黄连,折之尘出如烟者,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