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珍珠草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珍珠草 |
拉丁名 | Zhēn Zhū Cǎo |
英文名 | |
别名 | 星秀草、羊毛草 |
界 | 动物界/植物界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400-3800m的河岸粘泥质水湿地。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云南。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华本草》;出自《生草药性备要》。《植物名实图考》:叶下珠,江西、湖南砌下墙阴多有之。高四、五寸,宛如初出夜合树芽,叶亦昼开夜合,叶下顺茎结子如粟,生黄熟紫。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珍珠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gina saginoides (L.) Karsten[Sper-gula saginoides L.」采收和储藏:4-5月间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
《中华本草》:珍珠草
拼音注音
Zhēn Zhū Cǎo
别名
星秀草、羊毛草
出处
出自《生草药性备要》。《植物名实图考》:叶下珠,江西、湖南砌下墙阴多有之。高四、五寸,宛如初出夜合树芽,叶亦昼开夜合,叶下顺茎结子如粟,生黄熟紫。
来源
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珍珠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gina saginoides (L.) Karsten[Sper-gula saginoides L.」
采收和储藏:4-5月间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400-3800m的河岸粘泥质水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云南。
原形态
一年或二年牛小草本,高6cm左右。全株无毛。茎丛生。叶对生;叶片线形,长达15mm,宽0.7-1mm,具1条脉,基部抱茎,合生成短鞘状,先端具短凸尖。花单一,腋生于茎项;花梗直立,长(6)13-23mm;萼片5,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约2mm,先端钝圆,背面具3条脉,边缘及先端白膜质;花瓣5,稀为4,白色,倒卵状长圆表,先端圆,约比萼片短一半或更短,于果期宿存;雄蕊5;花柱5。蒴果椭圆状卵形,与萼片等长,5瓣裂。种子淡褐色,肾状三角形,径0.3-0.4mm,两侧稍扁,背部带浅槽,表面被低微的小突起。花期5-6月,果期6-7月。
药理作用
100%煎剂用平板纸片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有抑菌作用。
性味
淡;性平
功能主治
息风止痉;清热利湿。主破伤风;黄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复方
①治红白痢疾:叶下珠鲜草一至二两。水煎,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调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传染性肝炎:鲜叶下珠一至二两。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一周。(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③治小儿疳积,夜盲:叶下珠五至七钱,鸡、猪肝酌量。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临床应用
1.治疗痢疾、腹泻:取新鲜全草2-3两,或干品l-2两,洗净加水50Oml,煎至200ml,每天l剂,早晚分服。小儿酌减。治疗36例,治愈23例,显效12例,无效1例。有的服两次即愈。
2.治疗狂犬咬伤:取全草4-6株(小儿酌减)煎服。另用全草同冷饭粒捣敷受伤之处。6例受狂犬咬伤的患者用上法处理后,均安全无恙。
各家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疳眼,疳积,煲肉食或煎水洗。治头上生疮仔成堆,痛痒难抵,煎水洗,研末开油搽亦可。
2.《临证指南》:治小儿诸疳瘦弱,眼欲盲。为未白汤下,或蒸煮鱼肉食。
3.《植物名实图考》:治瘴气。
4.《福建民间草药》:平肝,退火,明目,治蛇咬伤。
5.《贵州民间药物》:理气消肿。
6.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肝明目,渗湿利水。治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尿路结石。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