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志成1 刘代祥2 张学军1
1.云南省宁蒗县大兴镇红旗畜牧兽医站,云南宁蒗674300;
2.云南省宁蒗县宁利乡畜牧兽医站,云南宁蒗674306
畜牧业是宁蒗县传统优势产业,是全县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畜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是山区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是宁蒗县实现高产、优质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措施。
1 畜牧业生产概况
宁蒗县地处云南省西北部,辖15 个乡(镇)91个村委会,1 152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 万人,有彝、汉、摩梭、普米、纳西等12 个少数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1.7%。而彝族占总人口的60.7%,全县总面积6 025 km2,山地面积占98%,境内平均海拔2 800 m,其中2 500 m以上的高寒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1.9%。年平均气温12.7 ℃。属明显的低纬度高原区暖温带山地季风气候,具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垂直立体气候特征。
2014 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4.59 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1.3%。据统计,2014 年末,全县大小家畜存栏80.81 万头,其中牛存栏12.3 万头(黄牛10.5万头,牦牛1.6 万头),生猪存栏28.05 万头,羊存栏37.66 万只(山羊19.8 万只,绵羊17.86 万只),马属动物存栏2.9万匹。家禽存笼43.59万羽,草食畜存栏52.76万头只,占家畜存栏的65.29%,2014 年全县牲畜出栏22.98 万只,其中猪出栏13.2 万头,出栏率为47%,羊出栏8.35 万只,出样率为22%,牛出栏1.43 万头,出栏率为12%,草食畜出栏率为20%,家禽出笼21.49万羽,全县肉类总产2.45万t,其中猪肉1.7 万t,牛羊肉0.75 万t,牛羊肉产量占肉类总产的31.4%。
2 发展草食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2.1 草食畜存栏多
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存栏较多,到2014 年末牛存栏12.30 万头,羊存栏37.66 万只,马骡存栏2.90万匹,发展草食畜具备有利基础条件。
2.2 草地资源丰富
宁蒗县草山草坡总面积达26.87 万km2,人工草场3.4 万km2,饲料品种多且产量高,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全县种植粮食作物1.42 万hm2,粮食总产量8.5 万t,产秸秆30 多万t,因此大力开发利用草山、草地、饲料和秸秆资源,发展草食畜有很大潜力。
2.3 饲养效益高
牛羊主要以食草为主,精料较少,现在牛羊市场行情较好,半岁犊牛售价高达4 000 元以上,山、绵羊繁殖周期短,母羊生产性能强,1 年产2 胎,且多为双羔,1 只成羊售价在1 500 元以上,牛羊产业投资1年后可见效益,且经济效益高。
2.4 消费市场宽阔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食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很注重食用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更加重视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营养标准来调整膳食结构,首选的肉食是牛羊肉。宁蒗县牛羊主要以游牧为主,很少添加精料,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加之牛羊肉具有含脂肪少、胆固醇低及蛋白质高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2.5 畜牧科技技术资源丰富
全县拥有一支有朝气、有活力、懂业务的畜牧科技队伍,活跃在各乡、各村,全县共有畜牧科技人员156 人,其中高级职称46 人,中级职称101人,初级职称9 人,村级兽医和临时防疫员共182人。
3 当前草食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养殖技术和观念滞后
山区牛羊养殖整体水平低,以散养为主,大多延用传统的饲养方式,养殖技术落后,管理粗放,品种混杂严重,生产性能低。
3.2 防疫意识不强,防疫难度大
广大养殖农户科技意识淡薄,对防疫工作认识不足,主动性和积极性差。山区地域广、居住分散,多交通不便,增大了防疫难度。
3.3 缺乏资金,规模小
抗风险能力不强,宁蒗县山区养殖户受经济条件的制约,资金投入不足,又怕承担疫病风险,大多采取小规模家庭放养,处于生产自给的状态,导致市场竞争能力弱,难以形成产业规模效益。
3.4 草食畜品种改良力度不够
品种改良面小是造成草食畜生产中高耗能、低产出的重要原因之一,(www.nczfj.com)至2014 年全县绵羊改良面为32%,山羊改良面为15%,牛品种改良9%。良种改良面小造成本地品种严重退化,其中黄牛个体小,产肉量低,生长缓慢,出栏率和商品率低;山羊和绵羊由于长期近亲交配,造成个体小,毛色杂,品种退化严重。
3.5 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低
全县农作物秸秆有效利用率不足50%,而且真正被牲畜食用的不足30%,加之保管不当,很大一部分变成肥料和垃圾,甚至被燃烧浪费。
3.6 饲养管理落后,经济效益差
由于受传统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全县牛羊生产仍处于传统落后的饲养管理方式,放野畜,养长寿畜,不补饲或少补饲,厩舍简陋,圈内积肥等饲养管理方式较普遍,这种原始落后的饲养方式延长了牛羊的生长周期,浪费了资源,增加了劳动力投入,提高养殖成本,造成生产水平低,经济效益差。
3.7 农民商品意识淡薄
牛羊出栏率和商品率低,区域分散,养殖规模小,市场观念不明显,绝大多数农民养牛羊都是自食和使用,普遍存在“养羊踩粪,养牛为耕地”的传统观念,宁蒗县的牛羊养殖仍处于“两高三低”(即高存栏、高消耗和低出栏、低商品、低个体生产量)的状态,仍表现为数量优势和资源优势,还未真正体现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
4 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对策和建议
4.1 提高认识,加强对草食畜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畜牧业是宁蒗县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宁蒗县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对于促进种植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要,改善食物结构、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按照云南省省委省政府关于2015 年对全省畜牧产业发展指导思路中要加大发展山地草食畜的建议和要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站在发展的高度,强化对畜牧产业的认识,加强对畜牧业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扶持牛羊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发展草食畜。
4.2 积极开发饲料资源,加大科学养畜和种草养畜的力度
草食畜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牛羊存栏多,草场广阔,秸秆产量多等,有草山、草坡1.79 万hm2,人工草场3.4 万km2,青绿饲料种植面积1.16 万hm2,然而,由于缺少饲料加工和科学的贮藏方法,在寒冷的枯草季节,牛羊缺草缺料的观象十分严峻,为此要在巩固原存草场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人工草场的建设力度,实行周期性放牧管理。开展秸秆青贮、氨化,晒制青干草等,以解决冬春季节饲料不足的问题,提高饲草饲料的利用率。
4.3 加大对牛羊养殖大户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发展规模养殖,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积极争取扶贫资金、小额信贷、政府贴息贷款等方式,加大对牛羊养殖大户的扶持力度,重点扶持一批养殖大户,建设一批养殖小区,走规模化养殖,科学化管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同时采取招商引资,大力培养龙头企业,形成”公司+ 基地+ 农户”的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模式。开发优质、无公害、绿色牛羊产品,并利用龙头企业及养殖大户的辐射效应,以点代面,带动周围群众积极开展小区规模养殖,提高经济效益。
4.4 进一步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品种改良面小是宁蒗县牛羊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重要原因之一,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而品种改良是有效提高产品品质和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加快牛羊生产的必要条件和基础。在全县推广黄牛冻精改良技术和人工授精技术,采取人工授精和本交相结合,制定周密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规范化,提高杂交改良的面。
4.5 强化疫病防控工作,确保牛羊生产的健康稳定发展
草食畜牧业发展成败的关键在于防疫,一方面要大力宣传教育,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采取强制免疫,提高山区养殖户的防疫意识,确保春秋两防不留死角,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山区动物疫病监测,完善突发疫情应急机制,增强对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能力。另一方面要强化山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严厉打击违禁使用药品和违规使用兽药、饲料添加剂等不法行为,为山区牛羊健康发展提供保障,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4.6 加强畜牧科技队伍建设,增加科技服务能力
畜牧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科技。畜牧科技工作者是保障畜牧业稳定发展的主力军,要不断发展状大,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加快畜牧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更新科技人员的科技知识,提高科技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县、乡、村科技人员的上下结合,努力把发展草食畜为主的山区畜牧业建设好,取得成效,真正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4.7 积极培育市场,使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转变自给自足的传统牛羊生产方法,树立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畜牧业与高原特色畜牧业的思想观念,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增加市场意识,发动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金发展草食畜,树立大开放、大流通的市场观念,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积极扶持流通营销大户,搞活流通,成立专业合作社和畜产品行业协会,把专业合作社和规模养殖户与国内外大市场连起来,使其形成草食畜生产产业链,同时开展牛羊肉加工的技术研究和开发,提高附加值,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走“企业+ 协会+ 农户”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创建宁蒗县牛羊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