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即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下面具体介绍:治盗汗圣药 盗汗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学认为,人体不论睡着还是清醒时,无端出汗的情况都称为“自汗”;睡着时出汗,醒来时汗就渐渐停止了的情况,称为“盗汗”。一般而言,人体出现阴虚状况则出现盗汗,阳虚则出现自汗。
当归六黄汤是金元“四大”医家之一的李东垣创制的一则名方,称它为“治盗汗之圣药”,主治阴虚火旺所致的盗汗。
组成:当归、生地、熟地、黄芩、黄连、黄柏各15克,黄芪加倍。水300毫升,共煎至150毫升。饭前服,小儿减半服之。
功用: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主治:阴虚火旺(可见如下症状:盗汗、发热、面赤、心烦、唇赤口干、大便干燥、尿黄、舌红)。
注意事项:产后盗汗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应用。盗汗是一种临床症状,在很多疾病中都可以见到这一症状。而盗汗有不同的中医证候类型,当归六黄汤虽然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被称为“治盗汗之圣药”,但不能包治一切盗汗症。只有在医生指导下正确应用,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桑叶止盗汗
据宋·洪迈《夷坚志》记载:严山寺有一僧人,每夜入睡。遍身汗出,次日晨起衣服皆湿透,饮食不佳,身体虚弱不堪,遍请名医诊治,均无疗效。后寺内一位监寺僧人授他一方,用霜桑叶6克,焙干研末,空腹用米汤饮服,连服数日,缠绵20年之顽疾竞霍然而愈。桑叶不仅可治郁热所致的盗汗,而且还可治进食时满头热汗,即使在寒冬之际,头上仍热气腾腾之症。
桑叶轻清发散,甘寒清润,既能疏解肺卫风热,宣散燥气,又能清泻肝胆气分之火,以利头目,除用于风热及燥热咳嗽外,对外感风热或肝热、肝阳上亢所致头痛、头晕、头汗、目赤等症皆可应用。桑叶还有凉血作用,可治血热吐血。
近年来发现,用干桑叶500克,蒸熟,烘干,每天10克用沸水冲泡代茶饮,1个月为1疗程,治面部黄褐斑。或用干桑叶10克,沸水冲泡当茶饮3个月以上,能达到减肥降脂的效果。冬桑叶500克(去梗)切细,黑芝麻250克(炒熟捣碎),与桑叶拌匀,加适量蜂蜜,早晚各食1次,每次20克,有润泽肌肤、益颜养容,使白发转黑之功效。
盗汗的中医治疗
盗汗,《内经》称为“寝汗”,是熟睡后汗液窃出,醒来即止的一种临床常见症状。本症既可单独出现,也可因某些疾病所引起,临床以睡眠出汗,醒后即止,五心烦热,舌红口干等为主证。男女老幼,均可见之。如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者,西医多属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本症以虚热为多见,但气虚、阳虚、湿热亦间或有之。
发病的原因,多由心血不足,阴虚内热,迫液外泄而成。治疗本症,根据盗汗的特点,以滋阴敛汗为法,采用加减当归六黄汤治之。笔者用此方治疗不少的男女老幼盗汗者,取得良好的效果。药用当归10克,生地黄20克,熟地黄20克,黄连3克,黄柏10克,乌梅10克,五味子10克,龙骨30克(先煎),牡蛎30克(先煎),每日水煎服1剂,每剂煎2次,早晚分服。儿童用量酌减。
加减:若兼气虚者,加党参15克、黄芪15克、红枣10枚;如肺结核盗汗者,加青蒿10克、地骨皮10克,炙鳖甲20克;若兼自汗者,加白术10克、防风10克、红枣10枚。
按:盗汗的治疗,重在滋阴,阴津得复,虚火自熄,盗汗即能收敛。加减当归六黄汤是治疗阴虚盗汗的有效方剂。方中当归、二地滋阴养血;黄连、黄柏清心泻火、育阴除烦;乌梅味酸,功能收敛;龙骨、牡蛎敛阴涩汗。综合全方,具有滋阴清热,敛汗止汗的功效,对盗汗之症,用之甚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