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机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逐年实施,为该县农机市场的发展和农民致富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现代农业机械越来越被广大农民重视和广泛使用。本文介绍了农业机械作业事故的特点,分析了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农业机械作业事故的措施,以期消除农机事故隐患,保证农机安全运行。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农机事故发生的原因 预防农机事故发生的对策。
一、广泛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广大驾驶人员遵章守法的自觉性。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要避免农机事故的发生,就必须提高农机驾驶人员遵章守法的自觉性。严格按章驾驶操作,杜绝麻痹心理。各级农机安全监理部门以及基层单位,要针对农机安全生产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刊物、板报、标语、印发宣传册、宣传单、文艺活动、培训班、会议等形式,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宣传有关农机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宣传农机事故案例、宣传农机安全工作经验、宣传农机事故防范措施等等。各作业环节各基层单位必须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机安全教育,参加作业人员必须履行签字手续。上级下发有关重要文件和事故案例时,需要传达到有机户时必须落实到位,并履行签字手续。
二、加强农机监理工作。
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是农机监理机关依据国家有关农业机械和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对农业机械及其驾驶操作人员、作业环境进行安全监督管理的行政执法行为,而这种行为又直接影响着农机事故的发生率,为减少农机事故发生。
1、提高监理人员素质,规范监理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农机监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执法行为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守法意识。要提高监理人员素质,可以每年把全体执法人员集合起来,聘请专业人员对全体执法人员进行军事化训练,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2.. 加强安全检查,开展专项整治等活动,确保农机作业安全。安全检查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使驾驶操作人员感到无牌不能行驶,无证不能驾驶,违法将受到处罚,同时积极争取政府和公安,交通等部门的支持,经常性地开展“黑车非驾”等专项整治活动,消除各类事故隐患,杜绝重特大农机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对老旧农业机械的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尽管现在很多农民购买新型高科技农机具,但也有很多旧的农机具在农村使用,对农机安全生产带来很大事故隐患。农机部门每年都对出厂年限在10年以上的老旧农机具进行系统登记、检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造册封存,报废、报停的农机具,绝不允许参与农机作业,一旦发现严加处理。
四、农机事故增多的原因
1、无证、无牌上路,违章载人等问题突出
农机车辆自身缺少安全防护设施和应急设备,加上驾驶者驾驶技能低,安全意识差,缺乏应对突发情况的经验和能力,甚至少数驾驶者根本不具备驾驶资格和驾驶能力,就盲目驾驶、无证上路,直接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机车辆安全技术性能不达标
一些厂家为了满足市场和作业者需求,生产出的变型拖拉机无论从外观和性能上都发生了根本改变,有的设计时速远超过低速载货汽车。这些车辆的法定技术参数根本没有达到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标准。还有部分车主追求个人利润,私自对购回的农机车辆进行改装,加装车厢钢板乃至随意改变发动机功率等。这些未经安全技术部门检验的农机车辆一旦上路行驶,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发生。
3、管理力量不到位
农村机动车辆管理部门不协调,分工不合理,有些地方农村机动车管理不到位,管理有死角。农机部门只受托管理拖拉机,但不能全面、有效地上路检查和处理农机事故,这就制约了农机监理职能的发挥,给农机监理工作带来了难度。这就潜伏着事故隐患,导致交通事故频繁发生。
五、预防农机事故发生的对策
1.严把驾驶员、农业机械入户关
1.1把好农机年检和驾驶员审验关。在1年1次的农机年度技术检验中,做到证、机、人三见面,要严格按照检验标准,逐台检验,确保安全性能可靠有效,农机的技术状态良好。对于不参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农机驾驶员不予通过年检。在驾驶员的审检中,宣传“保险赔钱不赔命,莫把生命当儿戏”。对驾驶员进行遵章守法、安全驾驶教育,组织驾驶员进行驾驶理论或操作技术学习,并做到人、证两见面。1.2把好农业机械入户关。农机牌证的核发必须依照有关安全技术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是农机监理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应做到异地的农机车辆不予办证上牌,不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农机车辆不予办证上牌,不参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不予上牌办证。
2.、违章处罚的力度必须到位
违章处罚是交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减少事故隐患的一个有效措施。但是在农村,违章处罚,容易引起群众的误解,农民的抵触情绪较大。因此,在执法过程中要注意方法,宣传在先,要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对在道路上查获的存在违法违规的农机车辆,要妥善处理,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3、严把农机培训质量、考核程序?
农机培训是农机安全生产的源头,县农机校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制定的教学大纲对于学时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开展理论知识授课和操作技能实训,使学员掌握农机安全生产常识和农机构造原理,熟练掌握农机操作技能及日常维护保养常识,经考核合格发给结业证书。县农机安全监理站依据农业部《拖拉机驾驶证申请和使用的规定》对拿到结业证书的学员进行场地和道路驾驶技能的考核,成绩合格的发放相应申请机型的驾驶证。农机考试员在主持农机操作考核时必须佩戴农机考试员证。考核结果实行学员和农机考试员“双签名”制度,按照“谁签名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执行责任追究机制。
在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支持引导下,特别是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激励下,广大农户积极购置农业机械,呈现出农村中各种能够使用机械的农事活动都用机械进行操作的农机化生产新模式。各种农业机械的普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缓解了农村土地撂荒和季节性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然而,由于部分农机操作人员不能正确操作使用机械,导致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近几年来农机作业事故频发,农机安全管理面临严峻的挑战。为消除农机事故隐患,保障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深入分析农机事故发生的特点和原因,采取合理预防措施。
1、农业机械作业事故的特点
农业机械作业事故主要造成人身伤害和机械设备的损坏。通过深入调查,对农机作业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农机作业事故主要有以下特点。
1.1 隐蔽性
农民各家各户拥有多种农业机械,山上山下、田间地头都是农机作业地点。这些区域人员稀少,一般不会发生多人伤亡的重大事故,发生事故往往农机操作人员既是肇事者,又是受害者,一般不涉及到第三者,常常是自行处理,当事人自己承担发生事故所带来的伤害和损失。发生这类事故后,知晓的人很少,人们也不太关注,加之农村信息传播不畅,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大,容易被社会忽视。农机管理部门很难掌握事故信息,呈现出隐蔽性。
1.2 季节性
由于农业机械进行作业的季节性比较强,每年的茶季、春耕、夏收夏种、秋收秋种等是农村最忙的时节,也是农机作业最繁忙的时候,农业机械操作人员为了多作业,常连续加班疲劳操作,违反操作规程使用机械,导致农忙时节农机作业事故易发、多发。
1.3 小事故的多发性
农机作业事故在作业前后转移途中、作业过程中、维护保养时均有发生。事故造成机械倾翻、碰撞、着火、机件飞脱等,人员伤害主要有烫伤、烧伤、摔伤、绞伤(死)、砸伤(死)、打伤(死)、撞伤等,绝大部分事故是人员轻伤害和机械轻微损坏的小事故。
1.4 重大伤亡事故的返贫性
农机作业事故中,若发生人员的重伤、致残或死亡,对于经济承受能力有限的农民家庭是灾难性的重创。由于农业机械多数用于非道路运输作业,很少投保,未投保则得不到任何赔偿与补偿,往往致使发生重伤亡事故的农机户一夜返贫。
2 、农业机械作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1 农机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目前农村 “一户买机,全家都用”的现象比较普遍,认为小型农机结构紧凑简单,易学易操作。缺乏安全意识,思想上麻痹大意。由于操作技术生疏,不懂操作规程,导致操作不当;部分农机操作人员认为农机在农田中作业或茶叶加工作业,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小,不会出现人员伤亡,从而对安全作业不重视。农业机械年使用时间短,利用率极低,有些农机操作人员为了尽快收回购置机械的投资,在农忙季节日夜加班,长时间的疲劳作业易导致操作人员反应迟钝或判断失误,造成农机事故的发生。正是这些忽视安全的麻痹思想,形成了大量事故隐患。
2.2 农机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低
近几年农村农业机械拥有量剧增,据调查,有些农民购买了农业机械后,找个“明白人”指点一下,略懂一二便开始操作机械进行作业。由于没有参加过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不了解农业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缺乏安全作业知识,操作技能差,无法应对突发情况,盲目操作而引发事故。据统计,黟县农业机械操作人员中80%的人年龄在50岁以上,年龄普遍偏大,不仅技术生疏,且操作动作缓慢,遇到紧急情况,不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使事故发生的几率增大。
2.3 农机操作人员忽视维护保养
由于农机操作人员大多文化水平较低,且未参加过任何技术培训,对农业机械的保养不重视,从而不按时保养机具,还有的农机操作人员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无暇顾及维护保养。这样重使用、轻保养,操作带“病”的机械进行作业,从产生“小毛病”到拖成“大故障”的过程中隐藏着事故的隐患。
2.4 农机作业环境较差
农田作业时,田间机耕道是机械下田作业和田间转移的道路,黟县目前田间机耕道多为20世纪70年代前后修筑,由于年久失修,部分机耕道过窄,路面坑坑洼洼。而农业机械在作业过程中,要经常转移,或走机耕道,或爬较高的田埂,或走非机耕道的小路,操作稍微不慎,便易引发事故。
2.5 农机安全监管力量薄弱
黟县是个山区县,拥有各种农业机械1.6万余台(套),95%以上是非牌证管理的机械,而负责全县农机安全监管的农机安全监理站只配备3名工作人员,没有监理装备,乡(镇)农机员因管理体制所致,大部分时间从事非农机工作,对各种农业机械安全监管很难到位。
3 、农业机械作业事故的预防措施
3.1 强化监管,确保监管措施到位
对农业机械实行安全监管,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农机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应认真调查研究,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一是深入调查研究农机作业安全形势,形成报告,向同级政府作专题汇报,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争取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形成上下左右齐抓共管的局面,把农机安全生产各项安全监管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机安全监管网络。加强县级农机安全监管力量和手段,完善乡(镇)级农机管理机构,保障乡镇农机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和稳定性,设立村级农机安全员,调动乡(镇)、村农机员的工作积极性,日常巡视摸排,掌握信息,抓好源头关,把各类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县级农机安全管理部门要转变工作作风,将非牌证管理的农机具纳入日常安全监管范围,克服量多面广畏难思想,把服务送到村、户,做好农机具安全作业监管。要根据农事规律,认真开展农机作业的安全大检查,扎实排查事故隐患,预防和减少农机作业事故的发生,推进平安农机建设。三是开展以纠正违规违章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安全执法检查,把农机安全执法检查延伸到田间地头和场院,在执法过程中注意方式和方法,重纠轻治,做到以人为本、依法行政、公正执法,规范执法。坚决避免激化矛盾,杜绝暴力执法。
3.2 强化宣传,确保安全教育到位
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应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向广大农机操作人员宣传《安全生产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使农机操作人员理解“安全是效益,安全是生命,安全是致富之本,事故是败家之源”的道理。一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宣传活动;二是将“送安全下乡”、走基层等活动常态化,避免“阵风式”活动;三是将农机安全教育融入乡村的各种活动中,扎实推进农机安全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的安全观念和意识。
3.3 强化技术培训,确保操作技能到位
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农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借“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新型农民培训项目,组织农机操作人员学习农业机械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维护保养知识、操作规程、农机安全常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结合组织农机技术人员“送技术下乡”,采取实用、实效的方法,对农机操作人员进行技术辅导。通过各种方式的农机技术传授,使农机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与技能得到逐步提高。
3.4 修建机耕道路,改善田间作业通行条件
建议政府从美好乡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购机补贴等支农资金中拨出一部分,投入乡村机耕道路建设与改造,引导村、组、农民个人筹资筹劳,引导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以改善农机田间作业通行条件。
3.5 建立救济制度,提高农机户抗风险能力
为促进社会和谐安定,设立农机事故救济基金和互助组织;制订并尽快出台农机操作人员的人身保险和作业机械保险制度。提高农机户的抗风险能力,确保农机户不因农机作业事故而返贫。
4 、结语
农机作业事故的预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的进一步重视,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以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为己任,将各种措施、制度落实到位,切实把农机事故的预防工作落到实处,做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