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沙门氏菌病,又称副伤寒。是由鼠伤寒沙门氏菌、都柏林沙门氏菌和羊流产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羊均可感染发病,其中以断奶或断奶不久的羔羊最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气候寒冷多变时发病最多。舍饲羊易发,常呈散发性,有时呈地方性流行。
病原菌通过羊的粪尿、乳汁、流产胎儿、胎衣、污染饲料、饮水、食槽和周围环境等,经消化道感染健康羊,也可通过交配或其他途径传播。各种不良环境均可诱发本病。
本病以羔羊急性败血症和腹泻、母羊怀孕后期流产为主要特征。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两种类型。①腹泻型。多见于羔羊,病羊表现为精神沉郁,体温高达40~41℃,食欲下降,腹泻,排粘性带血稀粪,有恶臭,低头弓背,继而卧地。1~5天后死亡。有的羔羊2周后恢复。②流产型。多发生在母羊怀孕的最后2个月。病羊表现为精神沉郁,体温升高,拒食,部分病羊有腹泻症状。病羊产出的羔羊极度虚弱,并常有腹泻,1~7天后死亡。流产母羊也可在流产后死亡。
预防主要措施是加强饲养管理。羔羊在出生后应及早吃初乳,并注意保暖;发现病羊应及时隔离治疗或作淘汰处理;被污染的圈栏要彻底消毒,发病羊群进行药物预防。
治疗:①促菌生、调痢生、乳康生等微生态制剂,按说明拌料或口服,使用时不可与抗菌药物同用。②土霉素或新霉素,羔羊每次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内服,每天3次;成年羊每次每千克体重10~30毫克,肌内或静脉注射,1天2次。
(来源:农家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