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容易让人忽视的鱼类应激性病症-水产养殖中应激反应的防控措施

时间 : 03-15 投稿人 : Tate 点击 :

容易让人忽视的鱼类应激性病症-水产养殖中应激反应的防控措施

随着水产养殖模式的集约化发展,鱼类应激反应越来越普遍,应激过强时,所导致的鱼类应激性疾病危害越来越大。平常我们在治疗鱼病时,有时穷尽了所有治疗措施仍不见好转,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我们忽视了另外一个鱼的病症---鱼类应激性病症,该症一般不容易让人单列为一个(种)病种,所以就不得不另类思考是否是鱼的应激反应下引起的"不适",应该引起大家的注意。

动物应激反应是养殖动物受到体内、外环境改变的刺激后机体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动态平衡所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反应或称非特异反应的总和。没有应激反应,鱼类就不能适应任何超出一般生理调节范围的环境变化与要求。

但是,过强的应激反应会对机体产生危害,导致鱼类生长发育缓慢、繁殖能力下降、免疫机能低下以致发病率升高、甚至突然死亡等。

鱼类的应激反应主要临床表现

在应激初期,鱼类活动加强、运动增加、呼吸加快(鳃骨活动增加)、顶流逆进和群体活动明显,躁动不安,争向水面活动,翻滚弹跳,进而表现惊恐逃避、躲窜,无休止的游泳。

容易让人忽视的鱼类应激性病症-水产养殖中应激反应的防控措施

经过一定时期后,鱼类出现采食量减少甚至不采食,活动减少,游动缓慢,群体聚集势头降低,单独游动至水面、轻微浮头,逐渐发展至严重浮头,体色变深,衰竭、肚腹朝上、时沉时浮或沉入水底、侧睡不动,接近死亡。

一、类型特征

凡是偏离鱼类正常生活范围的不良刺激因素就是应激因子,又叫应激源。

常见的应激因子可以大致分为环境因子、生物因子和物理干扰因子三大类。

环境因子包括水温、盐度、溶氧、氨氮、pH、亚硝酸盐、水流等。

生物因子包括水生植物、底栖动物、附生藻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

物理干扰因子包括运输、分池、性别分选、疾病防治等。

二、反应机理

鱼类应激反应的机理较复杂,有专家在分析鱼类应激时,普遍认为应激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会发生相互调节且互为因果的一系列变化,并通过神经系统一内分泌系统动员机体所有器官和组织来对付应激源的刺激。

容易让人忽视的鱼类应激性病症-水产养殖中应激反应的防控措施

研究鱼类在各种胁迫条件下的反应,鱼类对应激反应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指机体神经内分泌活动的变化。

第二阶段是神经内分泌变化的同时机体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免疫的变化,在此阶段体内生理状态出现紊乱,调节机制发生作用,使鱼体保持在协调状态。

第三阶段是在第二阶段的生理基础上,体内调节失控、鱼类的行为出现变化、生长速度减慢、抗病力降低等。

三、常见疾病

鱼类为了抵御应激因子会产生非特异性、生理性紧张状态的异常反应,当应激因子的刺激强度超过动物的耐受限度时,机体出现损伤,即应激性疾病,严重时甚至引起死亡。

在水产养殖出现的应激性疾病多见为充血、脱粘、伤甲、内脏受伤、缺氧、没食欲、惊慌等等系列不良症状。

最为常见的当属鱼类应激性出血病,该病主要出现为鱼在捕捞拉网、分池、转箱及长途运输等应激因子刺激下,鱼类全身体表在短时间内发生充血、出血,肝胆异常,鳃出血或淤血呈现紫鳃并导致大批鱼的死亡,全国以吃食性以商品饵料为主的池塘、网箱出现多,危害重大。

四、防治手段

由于诱发鱼类应激反应的应激因子多样性,目前尚未获得特别有效的防治方法,对该病的治疗只有采用及早发现、提前预防、综合防治、生态治疗的方法,才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和危害。

现目前主要防治措施有:

1、加强水质管理,优化和改良养殖环境

运用传统及现代化的检测手段,采取预防和调控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水体的pH值、溶解氧、温度、盐度,总氨氮、亚硝基氮、硝基氮、硫化氢含量以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符合不同养殖鱼类的要求,把水质变动调控在鱼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尽量缓解诸多因素对鱼的应激,维系鱼类与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及稳定。

可以泼洒生石灰水或者水质改良剂等。

2、培育抗应激养殖品种

有关研究表明,不同品种及不同个体的鱼,其应激反应的强度有差异,且这种差异是可以遗传的,故可定向选育低反应强度的群体作为人工养殖的对象。

在抗应激品种的选育工作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选育应激反应强度低的群体,对以放流为目的的鱼群不利。

第二,由于鱼类应激反应极其多型,在选育工作中应慎重选择应激指标。

3、研发综合制剂,提高鱼体抗体

据报道,维生素C、维生素E、虾青素、腐植酸、甜菜碱、活性多糖、几丁聚糖、铬酵母等作为饲料添加剂,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应激反应的状况。

4、强化增氧

多开增氧机,让水中溶氧度尽量升高,有水源条件的尽量加注、排换新水,或者没有水源条件的用水泵抽取底层水到表层,上下循环,周而复始,尽最大努力给鱼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对鱼儿有百利而无一害。

5、用药施治

药物防治仍然按照普通方法即可,先调节水质(比如加换新水、使用水质改良药剂),再投用杀菌药物(如漂白粉、二氧化氯、碘等),后用杀虫药以防寄生虫滋生侵袭鱼体,内服清热解毒药物调理内脏。发病严重的,可持续一至两个疗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