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牛蛙对越冬场所的选择受到一定限制,再加上饲养密度较高,在群集越冬时则利于疾病的传播。因此,选择最适合的越冬方式,创造适宜的越冬条件,加强越冬的管理,对防止疾病传播和提高越冬存活率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1)牛蛙越冬前的管理做好冬眠前饵料的投饲。这是提高牛蛙越冬存活率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在冬眠期间牛蛙的新陈代谢水平较低,甚至呈麻痹状态,所以此时所需的能量,一般全靠体内贮存的脂肪来提供。为此,在冬眠前15-30天,应增加饵料的投喂量,对刚变态成的幼蛙要特别加强管理,让幼蛙吃好吃饱,贮备充足的养料,膘肥体壮后越冬。
(2)牛蛙越冬期的管理在越冬期间,要经常查看越冬的动态,此时要注意老鼠等敌害,发现后应及时捕杀,检查中若发现患有红腿病时,应马上进行治疗,以防传染和蔓延。进行水下越冬的应注意水位、水温、水质的变化,并随时进行调整,对有渗漏性的蛙池,应在晚上加注井水提高水温。在越冬期间若温度升高,牛蛙开始觅食时,此时可适当投喂饵料,尤其在越冬早期和后期更应注意。若加温越冬时,池内水温至少应控制在10℃以上,切忌水温一直在10℃上下波动,因为在这一温度条件下,牛蛙取食少,但活动量较大,造成营养消耗多,导致越冬中后期的弱蛙大量死亡。所以,把水温控制在15℃以上较为适宜。
(3)牛蛙越冬后期的管理进入越冬后期,水温开始增高,应注意换水,对采用保温越冬的,在天气转暖时,要逐步换水降温,使池水接近自然水温,使牛蛙有一个适应新环境的过程。投喂饵料可视温度而定,15℃以下不投饵或投少量饵,越冬后再逐步增加投饵量,使牛蛙尽快恢复体质。如果是在室内或温室中进行越冬,将蛙移入室外蛙池时,应将牛蛙放在池边,让蛙自行跳入,不要直接放入池中,以防因池水冷应激而导致牛蛙死亡。